课件编号20487385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全国卷)(解析版)

日期:2024-06-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7505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学期,期末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全国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考号填写在本试卷对应的位置。 一律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进行答题,否责作答无效;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否责视为作弊。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 本试卷共两道大题,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咸海是位于中亚半干旱气候地区的咸水湖。上世纪四十年代前苏联提出了“自然改造计划”,在咸海地区建设防风固沙林、导入牧草轮作,并在该地区修建灌溉水利工程。目前,咸海面积已经比1960年衰退了90%以上。下图为咸海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根据图文信息推断.近几十年咸海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深居内陆,降水量小 ②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 ③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④在咸海周边围湖造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咸海面积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周围白风暴活动增强 ②河口三角洲不断向湖泊中心靠近 ③湖泊附近昼夜温差变小 ④湖床裸露,湖边水生植物面积扩大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A 【解析】1.咸海附近长期以来深居内陆,降水量小,由于湖泊水源并不主要来自当地降水,而来自发源于高山的河流水,因此“居内陆、降水量小”不是近几十年咸海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①不符合题意;由于注入咸海的河流上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拦蓄了大量河水,使得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这是咸海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②符合题意;目前全球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使得咸海蒸发加剧,水量消耗增多,这是咸海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③符合题意;由于咸海的湖水盐度高,湖滩和浅湖区土壤含盐量高,不宜在咸海周边围湖造田,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材料信息明,目前咸海面积已经比1960年衰退了90%以上。咸海面积缩小,大量湖滩出露,湖滩上沉积的含盐碱会泥沙被风扬起,从而形成白风暴,因此周围白风暴活动增强,①符合题意;咸海不断缩小,湖岸线向湖泊中心靠近,而在湖岸线附近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也会不断向湖泊中心靠近,②符合题意;湖泊对周边气温具有调节作用,湖泊面积缩小,调节功能下降,则湖泊附近昼夜温差变大,③不符合题意;湖床裸露,湖边浅水区域面积缩小,湖边水生植物面积也随之缩小,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界处的塞罕坝,海拔约1500~1940米。自1962年建场以来,一代代塞罕坝人将这片曾经林术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僻高岭,变成115万亩人工林海,成为新时代文明建设的范例。据此完成下列3-5小题。 3.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植被类型属于( ) 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4.与塞罕坝高岭北坡相比,南坡造林不易成活的主要原因是( ) ①风力较大,气温较低 ②光照较强,昼夜温差较小 ③暴雨较多,土层较薄 ④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 ) A.减轻风沙危害 B.吸烟滞尘,美化环境 C.增加生物多样性 D.涵养水源,减轻热岛效应 【答案】3.A 4.B 5.A 【解析】3.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界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在此环境下,针叶林(如落叶松、云杉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成为人工造林的主要植被类型。综上所述,A符合条件,BCD三项错误。故选A。 4.依据所学知识推知,塞罕坝高岭的南坡与北坡相比,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更大一些,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