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90513

24《三顾茅庐》 课时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304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三顾茅庐,课时,作业,解析
  • cover
三顾茅庐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学校党委书记要求全校上下,要以思贤若渴的紧迫感,切实强化人才意识。 B. 先生三言两语的指点,使我顿开茅塞,找到了研究工作难于突破的关键所在。 C.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诚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D. 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二法门 断章取意 荡然无存 一义孤行 B. 娇揉造作 相得益章 衣衫褴褛 郑重其事 C. 置之不理 前仆后继 墨守成规 持之以恒 D. 自曝自弃 面面斯觑 茅塞顿开 如雷贯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B. 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 C. 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 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九年级(1)班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名”是出生后父母取的,而“字”则一般是成年后取的。但字与名在意义上通常存在一定的联系:意义相同或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意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 B. 古人称自己时常用恭谦之辞。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等。 C.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D.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5.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关公崇拜起源于荆州,也寄寓着荆州人民对关羽的特殊感情。关公是“义”的化身,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守土报国的_____,也看到了治军安民的_____;看到了_____的侠义,也看到了同生共死的_____。 A. 仁义 情义 知恩图报 忠义 B. 忠义 仁义 扶危济困 情义 C. 情义 忠义 知恩图报 仁义 D. 忠义 情义 扶危济困 仁义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滂沱(pāng) 茅塞顿开(sè) 腼腆(tiǎn) 扣人心弦(xuán) B. 剽悍(piāo) 踽踽独行(jǔ) 指摘(zhāi) 姹紫嫣红(chà) C. 戏谑(xuè) 猝不及防(cuì) 毛坯(pī) 崭露头角(lòu) D. 关隘(ài) 引吭高歌(háng) 分娩(wǎn) 高瞻远瞩(zhǔ)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 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8.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 娆ráo 娉婷pīng 褴 褛lǔ 自惭形 秽huì B. 怨 怅zhàng 摇 曳yè 嗔怒chēn 箪食壶浆dān C. 旁 骛wù 亵渎xiè 宽 宥yòu 强 聒不舍gō D. 箴言zhēn 恪守kè 恣 睢suī 矫揉造作jiǎo 9.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下列属于语义重复语病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 B. 三年的初中生涯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几年来的默默付出。 C. “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地之一。 D. 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