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根据具体的学情、学段和教学实际,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选择典型的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强化皇权,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考试。这些举措,一方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社会精英的创造性。皇权的强化,不仅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更让社会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学生情况分析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史料实证意识,积累了一定的加强皇权和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另外,七年级学生比较活泼,思维跳跃性强,有强烈的表现欲,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还不够强,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心理基础。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以明初两大案为主线,围绕两大案背后的秘密,探究明朝全面改革官制、设立厂卫机构、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初步认识到明朝皇权的强化,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识读《元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的建立》和《明朝形势图(1433年)》,获取明朝建立的有效历史信息;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初步理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阅读史料,分析两大案的背景、真相及影响,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背景、措施及影响,尝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思维习惯及途径。(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教学难点认识皇权的强化,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明初两大案的视频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史料研读法 读图识图法 案例研究法 板书设计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明初两大案”视频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学习新课 (一)案件背景———明朝的建立材料 《元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的建立》《明朝形势图(1433年)》阅读教材,观察地图,说出明朝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都城。(二)案件真相1.胡惟庸案(1)案件当事人材料 胡惟庸进左丞相......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官员的升降),或不奏径行(直接执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胡惟庸传》阅读材料,在皇帝看来,胡惟庸是否该杀? (2)案件背后的秘密洪武十三年(1380年),有人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处死了胡惟庸。一个月后,朱元璋发布诏书,在中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材料 “今我朝罢相,设立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物,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一读诏书,①说说朱元璋在中央改革的措施。②据图(见PPT)叙述朱元璋在地方的改革措施。再读诏书,概括朱元璋对官制改动的特点。三读诏书,分析朱元璋立 “祖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