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第2节 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等 缺 一 不 可 流行的条件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空气、水、饮食、接触、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 预防传染病 常见的传染病:蛔虫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任一即可 预防措施 传染源———控制 传播途径———切断 易感人群———保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应急准备意识和防护能力 例1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如果发现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应把患者送到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下列属于该病传染源的是( ) A. 埃博拉病毒 B. 埃博拉病人的血液 C. 埃博拉病患者 D. 埃博拉病人吃剩的食物 【解析】 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埃博拉病患者能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 C 例2 通过积极防控和救治,我国境内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正在广泛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接种疫苗后,人体淋巴细胞能够产生( ) A. 抗原 B. 抗体 C. 病原体 D. 吞噬细胞 【解析】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作抗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答案:B 1. 下列不属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方法的是( ) A. 注意个人卫生,不用手揉眼 B. 不共用手帕、毛巾 C. 疾病流行期不到公共泳池游泳 D. 滴眼药水 D 2. 为了阻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播,我国提出了很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对预防措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B. 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 预防接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 使用公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提示】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是为了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疑似患者约等于传染源,对其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预防接种疫苗是为了增强健康人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使用公筷是为了防止传染病通过饮食(唾液)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D 3. 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 A. 细菌、病毒、寄生虫 B. 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 传染病发生的初始处 D. 病原体传播的路线 【提示】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其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B 4. 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下列防治措施,错误的是( ) A. 打击卖淫嫖娼,倡导洁身自好 B. 禁止非法卖血,确保血源质量 C. 隔离艾滋病病人,限制活动范围 D. 推进技术进步,加速疫苗研制 【提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常见的 HIV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 HIV 的母亲可能会传播 HIV 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输入被 HIV 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 答案:C 5. 下列疾病不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的是( ) A. 艾滋病 B. 坏血病 C. 甲型肝炎 D. 肺结核 【提示】艾滋病、甲型肝炎、肺结核,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都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C 造成的,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不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 B 6.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 )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以上三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