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97331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9692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西省,月月,教师,学生,试题,地理
    地理试题 考查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乌兰布和沙漠正在开展菌草种植、沙漠土壤化改造、葡萄产业等生态实践。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化”。下图示意沙漠种植实验区。该团队的沙漠实地种植试验证实,“土壤化”的沙子非常适宜某些植物生长,并且具有很强的抗风蚀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有学者认为未改造的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依据是( ) A. 几乎不含水分 B. 矿物质含量少 C. 空气含量太小 D. 有机质含量少 2. 经该团队改造的土壤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主要原因是( ) A. 减少散状颗粒 B. 增加土壤水分 C. 减少土壤空气 D. 改变地表起伏 3. 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的植物根系异常发达,原因最可能是( ) A. 有机质含量高 B. 育种技术先进 C. 土层松散透气 D. 光照时间超长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沙漠土壤化改造是“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化””,又结合相关知识,植物纤维黏合剂是几种植物纤维的提取物,属于有机质,所以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有学者认为未改造的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依据是有机质含量少,D对,排除ABC。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化”,形成团粒结构,减少了散状颗粒,所以土壤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A对,土壤水分和空气以及地表起伏状况变化不大,排除BCD。故选A。 【3题详解】 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为“土壤化”的沙子,有机质含量不高,A错;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的植物根系异常发达,原因最可能是“土壤化”的沙子土层松散透气,C对;育种技术先进、光照时间超长对普通土壤和种植试验区的植物发育影响是没有差异的,BD错。故选C。 【点睛】科学团队经过数年的实验,最终从一些植物中提取到了纤维粘合剂,经检测,该粘合剂不仅能把沙子凝聚起来,还能使凝聚物之间充满孔隙,这使得沙子里面也能藏的住水,最重要的是,由于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这种物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些微小植物的生长,这大大加快了沙漠治理的速度。沙漠和土壤的根本性质差异,是力学差异:土壤微粒之间都有作用力,能够构成一个整体,而沙子之间是松散的,没有这种力。用一种粘合剂,赋予沙子颗粒这种力,这样就可以把沙漠变土壤。只要添加这种植物性纤维黏合剂,再加入水,沙子就能获得与自然土壤一样的力学属性。这种土壤颗粒间存在的特定约束,就是万向结合约束,简称ODI约束。它可以让土壤具备自修复和自调节能力。只要将沙子混合黏合剂,再添加适量的水,只要两分钟,金黄色的沙子就变成了深褐色的土壤,用手抓起来也不会散掉,把水倒入围起来的凹坑里,水也没有流失。 农田生态系统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既能引起碳排放,同时又能引起碳固定,而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是指碳排放量与碳固定量的差值。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大量农资投入也带来了温室效应和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面临着严峻挑战。图为河北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碳排放总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河北省玉米季比小麦季灌溉碳排放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玉米播种面积减少,作物需水量减小 B. 玉米植株高大,土壤水分蒸发量小 C. 玉米生长季水热同期,灌溉频率较低 D. 玉米种植技术先进,节水效果显著 5. 为降低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压力,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 ) 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