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1369

江苏省丹徒区世业实验学校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7《幼时记趣》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128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江苏省,七年级,幼时记趣,上册,丹徒区,苏教版
  • cover
《幼时记趣》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词、学习断句、熟读课文 稚 藐 强 唳 凹 凸 砾 邱 壑 2、借助字典、注释、弄清有关字词解释 察 故 私 拟 强 怡然 徐 唳 拔 鞭 方 之 其 以 为 或 21教育网 3、口述文中三件趣事、翻译全文 4、探究作者为何有“物外之趣” 教学重难点: 1、口述文中三件趣事、翻译全文 2、探究作者为何有“物外之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学会断句,注意感情和节奏。 2、借助字典、注释,了解字词解释、句子含义。 3、口述文中三件趣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教师活动:生命的街车走过千坎万坷,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已经跌落成碎片。但童年的回忆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整个生涯中。童年的天空是用纯洁的心灵制成的清净的海蓝色;童年的画卷是用希望描绘成的五彩缤纷的梦想;童年的诗歌是用幻想写成的一首完美的欢乐。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追亿幼时的童真童趣。 2、学生口述作者及课文出处,教师补充。 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书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览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娱处和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 二、自主合作,理解疏通 1、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词读音。(自读、相互纠正)(5分钟) 2、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感情。(教师引导)(5分钟) 3、借助字典、注释,了解字词解释,句子含义。(自学、讨论、交流、纠正)(10分钟) 如:明察秋毫 故 私 拟 强 怡然称快 神游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方 之 以 或 其 4、 合作复述文中三件趣事。(自述、交流、评价)(10分钟) 三、复习巩固。(10分钟) 1、识记文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1世纪教育网 2、笔记本上翻译全文。(课后作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翻译全文 2、体会作者情感 3、认识观察和想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翻译全文、(合作交流) 1、交换笔记本,检查翻译情况 2、教师讲述课文中的省略句和固定句 如:“群鹤舞(于)空”、“使之(于)台齐”、“驱之(于)别院”等、 “作…… 观”、“以…… 为”、“ …… 为所 …… ”等 二、学生质疑、探究思考 比如:1、你对文中哪件趣事最感兴趣,为什么?(讨论、交流) 2、文中描写作者充满童趣的句子有哪些?(讨论回答) ①、私 拟作群鹤舞空…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怡然称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 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讨论明确仔细观察与想象力的关系;这些乐趣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21cnjy.com 三、拓展活动 1、根据自己的感受,口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回忆、交流、评价)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将自己的童年趣事组织成文。(提醒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争取背诵 2、笔记本上整理字词练习 如:①、字音、字形 稚 藐 怡 蹲 壑 癞 ②、解释加点的字词 明察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余年幼 拔山倒海 鞭之数十 心之所向 项为之强 常蹲其身 徐喷以烟 之 昂首观之 为 二虫尽为所吞 其 以 项为之强 以虫蚁为兽 使其冲烟飞鸣 以虫蚁为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板书设计 幼时记趣 沈复 一、观蚊如鹤 总:物外之趣 二、神游山林 分:(童真童趣) 三、鞭打蛤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