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会认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思维能力: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从军行》七言绝句 【看一看】要教的东西在注释里面有没有出现。 【从军行】乐府的曲名(也许多首诗都叫“从军行”,因为它是公用的曲名。凡是叫“从军行”的都属于【边塞诗】【军旅诗】,一出来,就表示描写边塞将士军旅生活的诗) 活动一:走近边关,破解地点 师:学习第1、第2句(大问题)读完诗,你发现边关的生活,究竟如何?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小段话来表达一下你的感受。 生1:艰苦、荒凉... 生2:恶劣、肃杀、苦寒、孤寂... 生3:艰辛、豪迈(泛泛而谈,面向全体) 师:边关到底在哪里?先读诗,圈画诗中出现的地名。 生:青海、雪山、孤城。 师:玉门关(古代边关的名字)、楼兰(西域的古国,据说:对接大中华同时对接当时少数民族的【通道】) 师:第一句:青海、雪山———自己家园(恢弘) 师:第二句:孤城———塞外一座无名小城,关内关外。 师:你说说看这座小城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生:临时据点、边塞哨所、临时驻扎屯兵点(随时应对边关的战士) 师:第一二句写出了什么呢? 生:塞外的苍茫。 师:诗人有固定吗? 生:没有。 师:诗人不但不固定,还用自己的想象驰骋整个边关千万里。从青海到雪山到孤城再到玉门关,就好像一只大鹏一样,在整个边关做了一个雄伟的鸟瞰,看到了青海,看了雪山,看到了孤城,看到了玉门关啊。 师:小结“一、二两句的感受”: ①两句话、走了千万里、遨游广阔天地。 ②四处地、纵横行、写出了塞外苍茫。 ③一首诗,今古通,读完这首诗,我心悠扬啊。 师:写出了边塞怎样的生活? 生:艰苦、凄凉、孤寂、辽阔...... 生:雄伟、愁苦、苍茫、肃杀…… 活动二:学习第3、第4句 师:战士们在这里的生活究竟过得怎么样?引导:此时此刻环境怎么样?此时此刻战士们的心境如何?此时此刻所处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此时此刻所属空间怎么样? 师:同学们,战士们在这里“百战”了,说明战士们在这里驻守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漫长。 师:所属空间怎么样呢? 生:苍茫、广袤..... 师:在这样苍茫广袤的空间里,战士们历经了长时间的战斗,他们的心会变得怎么样? 生:增了一些疲倦、多了一些凄凉、多了几分思念。 师:此时此刻,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什么? 生:抵御、战斗。 师:当一个人在如此苍茫的地域中长时间地战斗,他本应该是无比的疲倦、凄凉、思念,可是此时此刻,诗中反映的战士们的心态是什么?这首诗中的战士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写出了战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楼兰终不还”的凌云之志。 生:豪迈、忠君爱国 师:战士们的生活苦不苦? 生:苦 师:为什么? 生:黄沙、战斗 师:战斗激烈不激烈? 生:激烈———经历百战。 师:岁月久不久? 生:久———经历百战。 师:战士们的斗志高不高? 生:高———读诗:不破楼兰终不还。 活动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师:你读这首诗,耳畔仿佛听见了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