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3114

2014--2015人教新课标语文八上同步导学案30 诗四首(无答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4次 大小:742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4--2015,人教,新课标,语文,同步,导学案
  • cover
2014--2015人教新课标语文八上同步导学案30 诗四首(无答案) 30 诗四首 班级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 上课时间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后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 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 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第一课时 学习《归园田居》和《使至塞上》 1.读准字音。 荒秽 荷锄 属国 塞上 草木长 候骑 燕然 荆门 帘旌 徙倚 2.了解作者及背景 《归园田居》 晋义熙元年,陶渊明不满官场 的污浊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次年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歌。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夜欢饮几个侧面描绘了是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使至塞上》 王维奉唐玄 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苏轼评价王维(诗人、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熟读这两首诗,初步感知内容及主题。 一、品读赏析《归园田居》 1.概述诗意。 明确: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 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2.赏析诗句。 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愿”指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3.归纳主旨 二、品读赏析《使至塞上》 1.概述诗意 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 奉使前行,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 2.赏析诗句 ① “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② 本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诗 为什么 明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 得最精彩。因为这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直”字,使景物———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3.归纳主旨 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按要求默写。 ①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 子是 , 。表现作者与黑暗的官场决裂的句子是 , 。 ②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 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 。通过写景表达诗人对故乡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 第二课时 学习《渡荆门送别》和《登岳阳楼》 1.了解作者及背景 《渡荆门送别》 李白喜游 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此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这时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