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9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还有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为验证上述结论,已设置的4组实验处理和部分结果如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① 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一 ② 葡萄糖溶液+酵母菌 + ③ 葡萄糖溶液+酵母汁 ④ 葡萄糖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的溶液 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 对该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合理的是( ) A. 组③、组④的实验结果分别为+、+ B. 应增设组⑤,处理为:无菌水+酵母汁 C. 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时,可将酵母菌细胞在蒸馏水中破碎处理 D. 应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本实验的目的是为验证“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及“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所给实验材料中,葡萄糖溶液为反应的底物,在此实验中为无关变量,其用量应一致。酵母菌为细胞生物,与其对应的酵母汁无细胞结构,可用来验证“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 【详解】A、组③实验的酵母汁中含有乙醇发酵的条件,有乙醇生成(+),组④的实验含有乙醇发酵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缺少酶,无乙醇生成,故组③、组④的实验结果分别为+、-,A错误; B、为验证上述“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及“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的结论,还需增设组⑤为葡萄糖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包括相关酶的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的溶液的实验,B错误; 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实验中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护酶分子空间结构和提供酶促反应的适宜pH,C错误; D、本实验的目的是为验证“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因此需要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D正确。 故选D。 2. 秸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以便检测乙醇生成 B. 乙瓶的溶液由黄色变成蓝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 C. 仅根据该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 D. 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可以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详解】A、应在充分反应后(葡萄糖消耗完),从甲瓶中取适量滤液,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因为葡萄糖也能与酸性的重铬酸钾发生反应,A错误; B、乙瓶的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B错误; C、用对比实验法(有氧和无氧条件)可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仅根据该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C正确; D、由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一定,因此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D错误。 故选C。 3.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过程③产生的ATP少于④产生的ATP B. 过程②③④均在膜结构上发生,并能产生少量ATP C. 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现象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D. 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1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