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36522

1《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512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 cover
五下1《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思维能力: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体会诗人笔下的童年生活,品味古诗的韵味,语言特点,感受诗人是如何表现饶有趣味的儿童形象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过程】 环节一:见到怎样的画面 师:杂兴:随笔,日记杂兴即随笔,写了一整年,范成大的百字作文啊。古人经常写日有所见,耳有所闻,心中所想。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杂兴记的是哪方面呢? 生:日有所见。 师:既然是所见,那诗人见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圈画书中的农事、农活。 生:耘田(耕田)、绩麻(搓麻线,买卖)、种瓜。 师:请问,这首诗,难道只写了这三种农活吗?除了诗中出现的三种农活,还有什么农活吗? 生:桑阴,桑阴也是农事农活的一种,桑农专业养殖蚕宝宝,种桑养蚕,去卖丝绸。 【古诗的写法】起承转合,转折处就在童孙,“童孙未解”是否定,是转折,“也傍桑阴学种瓜”,起到了合的作用,照应了第一句,可以看出大家都在忙碌。 师:同学们,在这首诗中,哪个画面透露出季节? 生: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四时指的是哪一时? 生:夏季。 【古诗词教学犹如探秘,犹如求证的过程,犹如信息的检索,犹如资讯的统整逐字解低年级可取,高年级不可取】 环节二:诗歌中的时间密码 师:时间密码,继续加深,请看首句中的时间密码,首句写到: 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 师:首句中带有怎样的时间密码呢? 生:农事繁忙,日夜操劳,整整一天。 师:他说“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他告诉你的可能是某一天,接下来不再讲下一天了,而是让你知道农村里的大人小孩这一天是这样过的,每一天是这样过的,描绘出了他们的生活全景,天天如此,发现了日夜操劳的一年,一天一年,只是截取了一个夏季的画面。此时,我们再回到诗题叫: 生: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师:“四时”在此诗中指的是夏季,为什么写了六十首,统一用“四时”呢? 生:自由回答。 师:范成大有一个和我们四年级一样的写作习惯:写观察日记啊,而且一记就是一年啊,发现了吗?好不好玩? 生:好玩,选取的三十一正好是夏季而已。 师:这样诗歌的时间密码,我们就慢慢解开了。我们这样分析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农民的淳朴善良和辛苦。 师:对啦,我们要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辛苦是赞叹的,歌颂了一年四季的辛劳,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我们的单元学习目标可以挂靠了。 【建议:这是第二次出现“四时田园杂兴”了,可以尝试让学生做一个探究式学习,同样是春夏之交,诗人还看到了农事中哪几个生活场景,春夏之交的农事诗还有哪些?找一找当时的田园生活大概是什么样,印证当时的农民生活到底怎么样。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同情劳动人民,对劳动人民的辛苦的怜悯之心。分析季节和农忙的目的何在: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环节三:研究写法 师: 同学们,你觉得诗人写夏季写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写得很全面(大人、小孩)。 生:写得很细腻。 生:写得很丰富(白天、黑夜)。 生:很精彩,很生动,很有画面感。 师:哪里生动呢? 生:自由回答。 师:梳理。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学成的有没学会的,有早有晚,有忙有闲、有群体和个人、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有大有小,有动有静、有快有慢、有耕耘有传承、有先有后(耘田→绩麻,有桑再有蚕。哲学意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