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44490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248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课,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蒹葭》语言的丰富性和形象性。 2.品味语言和诗境,体会诗歌主人公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伊人”的理解,以及主题思想的把握。 2.让学生感受诗经美的意境,激发亲切中国古典文学的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1.课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2.导入语 (配乐笛子-在水一方) 课前同学们听到的歌曲是《在水一方》,老师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还是十几岁的时候,它是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歌,“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悠悠的旋律,美美的歌词,曾让年少的我心神荡漾,后来才晓得这首歌的歌词脱胎于《诗经》的《蒹葭》一诗,于是,迫不及待地找来读,对古典诗歌的亲近,对《诗经》的喜爱,便由此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中的这首名篇《蒹葭》。 《蒹葭》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创作年代是2500年前,大约从西周中叶到春秋中叶。《诗经》包括305篇,简称《诗三百》,《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风”指的就是当时的十五国,“十五国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蒹葭》选自《诗经》的“秦风”。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的读音,自由自读诗歌。 2.计划由三名同学依次诵读,并点评。 (点评关键词:语速/语气/节奏/意境美/身临其境) (朗读点评语) ◆《诗经》来自于民间。也就是说它是一首民歌,是最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力的。我们应该读出生命的情感来。 ◆四言句式,“二二”拍,要读出音律感、节奏感、音乐感。 ◆“蒹葭苍苍”的苍苍,叠词,要有停顿,有延长,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子上似乎有霜花,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方”要如何读出隐隐约约的感觉,除了激动憧憬可能还有幸福。 ◆“溯游从之,道阻且长”的“阻”和“长”就像主人公船桨一样每一下都那么艰辛,跟老师一起读,眉头皱起来,可能更能传达……如此艰辛的追寻,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 ◆全诗以四言为主,所以它的节拍很容易掌握的。最后“宛在水中央”,我们就应该感觉最后的语气应该荡起来。 ◆诵读的感觉深情款款,不过情意还可以更浓一些。相信对这首诗了解之后,我们诵读的情意会更浓。 【过渡语】刚才在读的过程当中,老师觉得几位同学把3000年前流传下来,埋在我们身体里面的那种诗兴,读出来了。同学们觉得《诗经》美不美呢?是啊,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山间田野里的飞歌流韵,每句话都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歌的长河。 【读诗找规律】 问题1:在这三章里面,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去看,去观察,“每一章之间有哪些词语变化了?” 活动1:齐读这首诗,来感受这些词语的变化,然后从这些变化中,它之所以这样变,它之所以这样表达?它为什么要这样写?好,我们来读一下。 【归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用三个不同的词语,来表现了芦苇茂盛的样子。 【拓展分析】《芣苢》———《诗经·周南》 对比《蒹葭》与《芣苢》,体会和对比诗歌用不同的词来表达意思相近而又丰富的内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就是“车前草”。他说“茂盛的车前子,我采啊采!茂盛的车前子,我收啊收啊收!茂盛的车前子,我一根一根捡起来。茂盛的车前子,我一把一把捋下来,茂盛的车前子,我用衣服都起来。茂盛的车前子,我用衣服包起来。 它用不同的字来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都表达了我采撷的意思。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丰富性。 【问题】诗歌中还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了相同的意思的词语吗? 【语言拓展】 有不同的词语来表达“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