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46299

1.2.1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一课时 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0-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473722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1,PPT,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
  • cover
(课件网)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 第2节 课时1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 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2. 结合相关示意图,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其影响。(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 01 地球公转 地球的公转 1.定义: 地球绕太阳运行。 2.轨道: 地球绕太阳 的运动 近似正圆的椭圆 3.方向: 自西向东 北天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南天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4.周期: 1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的公转 5.速度 冬至 春分 夏至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等面积定律)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秋分 地球的公转 远日点 近日点 7月初 公转速度慢 1月初 公转速度快 太阳 5.速度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1月初 (近日点) 7月初 (远日点) 地球的公转 二分日和二至日 判断 (1)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 ) (2)夏至日到秋分日,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 (3)我国国庆假期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在变快。( ) × √ √ / 0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阿布辛拜勒神庙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1)定义 (2)大小 目前约为23.5°。 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3)角度关系 23.5 北极星 黄赤交角 地轴 地球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①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66.5°,与黄赤交角互余。 ②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66.5° 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其含义如下: 含义 一轴 两面 三角度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23.5°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约为66.5°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90° 含义 三个基本不变 地轴指向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大小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保持23.5° 运动方向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其含义如下: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 太阳光 地心 太阳直射点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A C D 冬至 12月22日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发生移动。 秋分 9月23日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 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90°-极圈度数 黄赤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