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1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明清的更替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郑和下西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明朝内阁、厂卫和清朝军机处等新设机构职能的了解,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得以进一步强化的表现及影响。 2、运用历史地图,认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事实和意义。 3、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概况,能够客观评价其影响。 元朝末年,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沉重打击元朝统治。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明清的更替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历代开国皇帝中,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其中以朱元璋的经历最为奇特: 放牛娃-打短工-游方和尚-参义军-招女婿-争夺天下豪杰 朱元璋是汉族人,原名重八,安徽凤阳县人,少时穷苦,一度入黄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子兴还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郭死后统帅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明初,中央和地方政治建制基本承袭元朝。 不久,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由自己直接管理工、刑、兵、礼、户、吏六部; 还设置锦衣卫,侦缉官民言行。 锦衣卫由皇帝 直接管辖,政府 司法机关不得过 问。 内阁制度的形成 明成祖时,又设立了由宦官统领的东厂,监视、逮捕并处罚官民。 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这一特务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重要支柱。 资料与思考 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了锦衣卫......下属镇抚司中设有监狱,有权审判、处刑,亦称“诏狱”。洪武后期大狱,多使锦衣卫断治,诛杀甚众。明太祖还时而在殿廷上杖责大臣,称廷杖,重者立毙杖下。廷杖行刑任务后来也固定由锦衣卫校尉承担。 ———张岂之《中国历史 元明清卷》 请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明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1、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处理政务; 2、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与东厂等,监视、逮捕和处罚官民; 3、对大臣施行廷杖,维护君主权威; 4、确立中央机密事务处理机构内阁制。 5、以八股取士的方式禁锢思想,实行文化专制。 满洲的兴起 17世纪初,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逐渐统一东北地区女真各部,建立耕战合一的八旗制度。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不久,后金起兵反明,占领辽东广大地区并迁都沈阳。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位后,改族名为满洲,并继续对明展开攻势。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随后正式开始进攻明朝、夺取天下的战争。 明朝晚期,内部有宦官专权与朋党相争,外部有满洲的威胁。面对内忧外患与统治危机的加深,崇祯无力安内与攘外,导致局面崩溃,明清易代。 1644年,明王朝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所推翻。同年,利用明末农民起义造成的乱局和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的时机,清大举入关,迁都北京,并逐渐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1、康熙亲政后,在乾清宫旁的南书房设立办事处,选调低级文职人员入值,处理机要事务。 2、雍正时期,设置了辅佐皇帝发布诏令、处理政务的军机处。 3、为压制反清思想,清统治者屡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造成社会恐怖,推残了人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明清时期,来自海上的威胁成为新的历史现象。明末,荷兰殖民者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