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57295

(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5届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达标检测基础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347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基础,检测,达标,单元,复习
  • cover
(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李洵曾这样表述明朝的政治制度:“内阁和司礼监对于皇权来讲,内阁是“外来阁”,而司礼监是“内内阁”。两者同是皇权的附属物,皇权在不同情况下转移对两者的倾向中心,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统治功能。关于内阁与司礼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宰相的功能 B.六部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内阁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内阁这一机构在清朝被军机处所取代 2.明代中后期皇帝的旨意须经司礼监才能下达到内阁,如果旨意不合“祖制”,司礼监可据理力争。如成化时宪宗欲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死拒不从”,并声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这表明当时( ) 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B.中枢决策体制日益完善 C.宦官掌握行政大权 D.存在着一定的纠错机制 3.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铸成了约46.5吨重的永乐大钟。钟体上“惟愿皇图万世隆”“惟愿人人尽忠孝”等铭文位置醒目。后从宫中移至万寿寺,“藉佛力以寓劝化”的功能扩大到民间。永乐大钟的铸造( ) A.体现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主旨 B.说明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C.反映了中国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说明传统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文化传播 4.明代对藏区朝贡的大小僧俗首领,除了封授一定官职外,还给予丰厚赏赐,仅仅一匹中等马,明廷就会回赐三百银两。使者返藏时会获赐携带茶叶、布匹等,贡使们往往会将赏赐品带回当地市场交换。材料中明代藏区的朝贡行为( ) A.完善了元代的民族政策 B.具备了政治经济双重意义 C.调整了明代“海禁”政策 D.降低了对边疆的管理成本 5.据《台湾府志》记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这一变化说明( ) A.清朝在台湾设府管理 B.大陆移民垦荒是台湾开发的重要力量 C.清朝时台湾盛产糖谷 D.国家统一促进了台湾地区的繁荣发展 6.清军机处设立后,皇帝的命令,凡涉及“诰诫巨工、指挥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等机密事项,不通过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密封,交兵部捷报处直接寄给接受命令的官员个人。此举( ) A.强化了君主对官僚机构控制 B.提升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C.实现了中枢机构的有效制衡 D.减少了皇帝的决策失误 7.18世纪末,清政府鉴于外商日多,就在出海口划一区域,由外商依国籍设立货栈,悬挂国旗标示。外商每年只能停留七个月,每月进城次数也有限制,与政府交涉须透过本地商人中介。这表明( ) A.官方严禁民间出海 B.海关大权被外国人把持 C.外商借此扩张领土 D.政府推行闭关自守政策 8.康乾时期,华夷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其中“华”的主体逐渐从专指汉族扩展到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而“夷”则专指外国人,特别是西方殖民者。该变化主要表明( ) A.统治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B.清朝疆域得到了开拓和巩固 C.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D.世界局势影响传统文化观念 9.某位思想家的年谱中有下面这样一段文字:“先生三十七岁,始悟格物致知。……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该思想家的上述主张( ) A.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C.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 D.突出反对君主专制 10.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