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64345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3.2 青春有格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313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道德,法治,下册,青春,教学设计
  • cover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青春有格》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对上一课《青春飞扬》的总结和升华。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让青春飞扬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要规范自身行为,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为以后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所教学校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和对“至善”的追求,端正自己的行为,让青春更好的飞扬。 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让所教班级学生知耻、辨耻、向善。 教学难点:(1)让学生具备反思自省的意识,学会反思善。 (2)让所教学生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即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青春有格的具体体现。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七年级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父母都忙于生意,并且一味追求孩子成绩,忽略了对孩子是非观念和良好品德的培育。其中不乏有不辨羞耻,反以耻为荣的学生。 而且,七年级学生年龄大多十二三岁,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七年级学生乐于展示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从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入手,引导他们走出青春误区,从而正确地理和把握青春,展示自己的青春风采。 三、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四、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和,主要采用“体验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和探究学习法”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尽情表达,从而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进而有所感悟,情感升华。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坚守底线,行己有耻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弃耻扬善、放飞青春。 游戏导入,初识“有格” 创设教学游戏活动,让学亲自参与进去:请两个小组成员在你拿到的A4纸上书写“青春”二字。 (第一小组是空白纸,第三小组是有田字格的纸)写完后由第二小组评出整体最优秀的一组。 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展示成果,使学生形成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田字格的作品会更大家青睐。进而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青春有格,这个“格”字的思考。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做事不能出格”这句话,进而对“格”字有了初步朦胧的认识。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议题一:守住底线,行己有耻 青春有格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做到不能出格,行己有耻。 首先,让学生思考“放飞青春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肆意放纵,尝试一切 新鲜事物 ? ”来引出孔子和朱熹关于人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以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耻”的表述,体现了发展学生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 接下来播放视频《青春的叹息》。播放视频,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视频观看结束后,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回答视频中的未成年人做了哪些出格的事。 2.运用你的生活经验,请说一说我们身上耻的行为有哪些? (要求:小组讨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计时6分钟,完成表格填写) 通过活动得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思考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