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章 第二节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图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阅读课本P124: 1. 运用关联图,说明自然带的形成过程、特点。 2. 读图5-2-2,总结自然带的命名规律。 自然带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地 理 位 置 热量 水分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类型 决 定 植被 土壤 影响 水文 地貌 陆 地 自 然 带 形成 自然带名称:温度带+植被名称+带 陆地自然带 世界气候类型 西岸 中部 东岸 陆地自然带 西岸 中部 东岸 66°34′N 23°26′N 0° 低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对比气候类型分布图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说明气候类型、自然带、植被类型三者的关系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植被 自然带 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对照教材图5-2-2“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思考: 观察图中自然带J、I、H,看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图中自然带A是否符合这个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结合图5-2-3,说出这种分异规律在哪个地区比较典型? 分异规律 形成 基础 主导 因素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及特例 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纬度) 沿纬线方向延伸 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等量 等量 A B 面积 小 面 积 大 热量差异为基础: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形成五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分异规律 形成 基础 主导 因素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及特例 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纬度) 沿纬线方向延伸 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水分差异为基础:由于海陆分布,而导致距海远近不同,从而造成降水量差异 从沿海向内陆呈现森林、草原和荒漠的变化规律。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主导分异因素(基础) 影响分异因素的原因 分布特征 典型分布区 从赤道向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东西)方向延伸 纬度(南北)方向更替 ①非洲大陆、欧洲西部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②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地区自南向北 水分 海陆分布 海岸线(南北)方向延伸 与海岸线垂直(东西)方向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l~2题。 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B C 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 B 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 雪线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副热带地区 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限称为林线。 林线 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