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卜算子·咏梅》。 学生能理解诗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把握整首词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以及所蕴含的高尚品格。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含义,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 深入领会诗人借梅花所表达的深层寓意和精神内涵。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情境创设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 分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甚爱莲花。而大诗人陆游一生最爱的却是梅花。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歌咏梅花的词作--《卜算子 咏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 作者简介: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惯》《农家叹》《示儿》等均为世人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日益哀败的南宋,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一群小人所排挤:在王炎幕府时筹划平定中原,又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不得遂其志。读这首词,联系陆游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梅花是他的缩影。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 3. 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0 分钟)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香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孤单冷清 无人过问 遭受。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苦苦,极力。 任凭。 凋谢。 香气像从前一样。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梅花本不想和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即使调零了,化作泥,又碾作坐,梅花一如既往散发出缕缕清香。 4. 精读解析(15 分钟) 请你从词中找出直接描写梅花的句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这几句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意象?带给人怎样的感受? 梅 (野梅)孤独、寂寞 驿外断桥 荒凉 、破败 黄昏 惆怅、萧瑟 风、雨 凄凉、惨淡 作者写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从生长环境的恶劣、无人欣赏的寂寞、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了梅花处境的悲凉。 词中描写的梅花生长在什么环境中?具有怎样的特点? 梅花生长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桥边(梅花开在人迹罕至、寂寥荒寒的郊外),凄风苦雨(寒风冷雨)的黄昏。表现了梅花不畏困境的顽强精神。 诗人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寂寞与愁苦? 一方面,这是对梅花所处现实环境的真实写照。梅花往往生长在荒僻之地,如驿外断桥边,不被人关注和欣赏,自然显得寂寞。这种寂寞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在当时社会中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境遇,借梅花的处境来暗喻自己的遭遇。 另一方面,通过描写梅花的寂寞与愁苦,更能凸显出梅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尽管寂寞愁苦,但它依然独自绽放,散发出芬芳,这种反差更能体现梅花的可贵,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