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7099

石壕吏课件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6026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石壕吏,课件
  • cover
课件34张PPT。 战争 你能围绕“战争”的话题说一句什么吗?仿说训练: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体验, 一个人常常是得到幸福时浑然不觉, 一旦失去才认识其价值。正所谓: 温饱 是一种幸福,饥饿 才能体会; 健康 是一种幸福,病痛 才能体会; 是一种幸福, 才能体会。 石 壕 吏杜甫背景简介 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复习杜甫的《三吏》、《三别》:整体感知: 2、画出难懂的句子,与同桌交流,然后举手发问。3、准备复述故事。1、从内容上看,这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类似的诗歌我们 还学过什么?叙事诗。《木兰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捉人的故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shù,防守yú,越过Yù,老妇yè,小声哭泣新近 想一想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写了几个人几件事?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有吏夜捉人四个人,四件事。(齐读第一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研读赏析: 想一想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 举动?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捉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呼、老妇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齐读第二节)想一想想一想 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诗人是 怎样知道的?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听妇前致词(齐读第三节)想一想老妇一家三男被征,说明了什么? 三男已死二男,又说明了什么?说明兵役之苛酷及战争之惨烈。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希望以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情,高抬贵手。想一想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差吏并不理会老妇人的哭诉,仍然逼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只得回答,家里没有男人了(隐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奶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可见战争破坏之严重。 想一想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想一想插上想象的翅膀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 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 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石壕吏: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 “如”字用得很含蓄,假如没人哭,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