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画》 教学内容简介: 课文页呈现了1张水墨画。从画中可以看到近处有1只鸟停落在花枝上,远处的房屋坐落在高山上。课文描绘了花、鸟、山、水等物,通过远、近、去、来等变化,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精练的语言特点,体会诗中呈现的生动的景象,接受传统文化与美的熏陶。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是培智学校四年级集体课,共有12名学生参与。 A组(李雅芝、赵国昊、柴文杰、张宝贵):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能结合词语和句子等理解字义,能通过教师讲解理解教学内容,会用简单句回答问题,表达想法,其中李雅芝、柴文杰的书写能力较好。 B组(李胜荣、刘富心、吕智恒、汪月信、张月茹、娄辉):有初步的认知基础,能听懂教师的课堂指令,能初步借助图片、指示、句子等理解字义,能初步理解教学内容,会用词语回答问题。 C组学生(马英杰、赵江涛):认知水平较低,识记能力较弱,情绪好时,能跟老师仿说字词。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 A组: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并能背诵。 B组:能够正确跟读古诗的诗句,尝试背诵。 C组:在教师辅助下,尝试跟读古诗中关键字。 2.理解诗意。 A组:图文对照,初步理解诗意,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景色。 B组:在教师的提示下,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诗意,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景色。 C组: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 3.认读生字并了解反义词 A组:能正确认读生字“远”、“近”、“有”、“无”、“花”、“来”,并理解诗中三组反义词。 B组:能正确跟读生字“远”、“近”、“有”、“无”、“花”、“来”,并了解诗中三组反义词。 C组:能在教师语音提示下,尝试跟读生字“远”、“近”、“有”、“无”、“花”、“来”。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并能背诵。 2.能正确认读生字“远”、“近”、“有”、“无”、“花”、“来”,并理解诗中三组反义词。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初步理解诗意,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奖励帖(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同学们请看,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一说画中内容) (2)教师带学生做游戏:跟着老师鼓掌。提出疑问:声音这么大,小鸟怎么没有飞走呢?(因为鸟在画中) (3)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画》,下面跟着老师一起齐读课题“画”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听读古诗。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翻到书41页,翻开了举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画”这首诗,注意,左手扶书,右手点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2.认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 (2)开火车检查认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预设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 (3)分组读。下面要比赛抢小红旗啦,我们进行分组读,离老师近的小组先读。师生一起倾听,提示纠正,对朗读较好的小组奖励。 (4)指名二到三名同学在全班展示。 教师过渡:同学们已经把诗句读得正确又通顺啦!你能找一找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自由回答,说出景物的名称,教师圈画,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通了诗句,还找出了诗中描写的景物,收获不小呢。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观看视频,调动体验。 教师引导:这首小诗写到了“山、水、花、鸟”这些景物,生活中我们也欣赏过这些景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水花鸟自然景观视频。 教师引导:同学们,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当我们走近小溪、河流,就能听见流水的声音。我们眺望远处的大山时,大山看上去灰蒙蒙的。小鸟在喳喳地叫,像唱歌一样。大自然中有好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