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80391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419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1.2,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教学目标 说出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 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概念的理解,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的总结,再结合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能够叙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 3. 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能够叙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并总结其概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2.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学生观看植物组培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相关视频,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从植物体取一部分就可以培育成为完整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过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提出系列问题:1、植物组培的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为什么具有全能性?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可以认识到植物组培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细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表达。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层层剖析,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植物组培的原理,加深学生的理解。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直接给出概念,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要的条件,分别是:离体的植物组织等、培养基和适宜的条件。 学生结合菊花组织培养实验,可知植物组培还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有准确的认识。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学生根据做过的菊花组织培养实验,结合教材“图2-1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对其中的重要概念: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进行解释。 应用:工艺品“手指植物”广受欢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及过程】 引入:介绍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养“番茄马铃薯”杂交植株的实例。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 提出系列问题:1、让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可以温和地去除细胞壁? 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杂种细胞融合的标志是什么? 如何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 学生通过思考,可根据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酶,可知前两个问题的答案。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细胞壁,去除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再借助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使原生质层融合,再生出细胞壁后,标志着杂种细胞融合成功。最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杂种植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层层问题,自己总结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应该是怎样,使学生从根源上理解其原理,加深印象。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 根据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过程的分析,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领悟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进而归纳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概念,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从内驱力上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应用:白菜—甘蓝杂交植株具有生长周期短、耐热性强和易于储存等优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 【课堂小结】 在课堂结尾处,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再次帮学生理清思路,并回顾整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布置】 复习并完成作业练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