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81319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梯度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860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化,中国,解析,作业,梯度,法治
  • cover
第三单元 第8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山东济宁期末)西周中期的《吕刑》记载:“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下列古代传统与该观点最为契合的一项是( ) A.原情定罪 B.论心定罪 C.以礼入律 D.轻罪重罚 2.(2024·山西教育发展联盟)与殷商“敬鬼侍神”思想不同,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认为“天命靡常”,上天会以“德”为原则,改换其在世俗世界的代理人,即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惠本归民之志,民和而后神降福”。西周的这一思想( ) A.反映了礼制与政治的相结合 B.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 C.注重强化统治者的自我约束 D.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 3.(2024·四川成都市列五中学)中国自三代时期即形成了“礼罚并用”的思想,礼源于祭祀,刑肇始于征战,“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反映了礼刑并用的思想( ) A.受董仲舒的思想影响 B.源于农耕经济 C.礼只适用于贵族,刑只适用于平民 D.与频繁的部落战争有关 4.(2023·江苏苏州期末)汉武帝时期,甲某出海,溺水身亡。四月后,甲母令甲妻乙改嫁。有人状告乙:夫未下葬,妻已改嫁,按律当弃市。董仲舒表示反对,因为根据《春秋》经义,若无子,寡妇可以改嫁,且乙只是服从婆婆的安排,应无罪释放。由此可知,汉代司法( ) A.以儒释法 B.亲亲相隐 C.原心定罪 D.轻罪重罚 5.(2024·甘肃临夏州广河中学)北魏确立了“存留养亲”条款:死罪之人,若家中有七十以上的祖父母或父母无人照顾,而犯罪者又是家中的独子“单丁”,律则网开一面,可奏请皇帝予以宽宥;《唐律》对存留养亲制度又作了详细规定,该制度一直保留到清代。“存留养亲”的规定( ) A.违背了法律公正 B.表明统治者对老人的优抚 C.缓解了社会矛盾 D.深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 6.(2023·河北保定期末)唐代建立了同职连署制,要求有关的官员共同审案判决,共同承担错判的责任。《唐律疏议》规定同职连署的范围,如大理寺卿、少卿、丞、府都在同职连署的范围内,一旦因公判错案件,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则逐级降等处罚;因私错判,其他人也有失察之责。由此可见唐朝( ) A.司法有序规范 B.唐律注重礼法合一 C.司法人员素养较高 D.基层治理政策开明 7.(2024·江苏盐城东台一中)《唐律疏议》《宋刑统》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涉及重大社会治安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 ) 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 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 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 8.《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 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 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 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9.(2024·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 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论曰:“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也, 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太平御览·第六卷》 材料二  诸詈(骂)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 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 因政教而施刑罚……刑罚不可弛于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唐律疏议》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案件判决的两种结果及依据,并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