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 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 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 2.下图表示渐进式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受阻 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交配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条件 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0000。下图为某高胆固醇血症家系图,其中Ⅱ2该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少一条(能正常生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2的母亲形成配子时可能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 C.Ⅲ1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概率为1/2 D.Ⅲ8与某男性患者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00/199 4.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若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其原因不可能是( )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 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显性 C.发生了自然选择 D.该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 5.人和鱼的胚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都出现了鳃裂和尾,为“人和其它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这一观点提供了( ) A.胚胎学证据 B.分子水平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古生物化石证据 6.下图表示一片生活着赤腹松鼠的森林(阶段I)被农田分隔成斑块(阶段Ⅱ),几年后又建立人工森林通道连接森林斑块(阶段Ⅲ)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阶段I的物种多样性一定高于阶段Ⅱ ②阶段Ⅱ,将森林开垦为农田破坏了赤腹松鼠的栖息地 ③阶段Ⅱ,森林斑块的出现提高了赤腹松鼠的物种多样性 ④阶段Ⅲ,人工森林通道有利于赤腹松鼠进行基因交流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突变只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不能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C.某些环境因素能引起突变,但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改变 D.若无自然选择影响,某随机交配的小种群基因频率也可能改变 8.2022年1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所搭载的部分中草药种子的播种育苗和产业化项目落地韶关南雄市。下列有关太空育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在太空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种子在太空中会产生大量预期的优良变异 C.该批种子长成植株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D.太空辐射可提高突变频率并决定进化的方向 9.下图为甲、乙两种果蝇(2n)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有四种形态 B.甲发生染色体倒位形成了乙 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0.研究者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中地雀在2003年大旱后平均喙长从11.2毫米降低到10.6毫米,推测这与干旱环境中食物的变化有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 B.干旱环境诱导中地雀产生了短喙基因 C.中地雀喙的特征只是与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