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83325

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64279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
  • cover
(课件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著有《王子安集》。 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滕王阁序》 诵读感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què 城阙: 五津: 指长安,送别之地。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对照,衬托出远行者和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之情,“风烟”与“望”字之中,已露惜别之意,关切之情。 再读理解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huàn 进一步写送别心情:彼此的宦游感受是一样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是慰人也是自慰,情景交融,乃是全诗最精警之处。情调积极乐观,给人鼓舞力量。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qí 无为: 岐路: 沾巾: 不用,不要。 分手的路口。 沾湿佩巾,指哭。 都是青春年少,自当奋发有为,怎可泣下沾巾。 尾联相互劝慰勉励,表现双方的惜别,鼓舞对方的英雄之气。 研读探究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和“望”字。 “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京城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内容),使诗歌开篇便意境开阔。(作用)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内容),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情感)。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这两句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格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作用)。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相隔千里,也会觉得近在咫尺(内容)。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情感)。 3.怎样理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诗人劝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泪湿衣巾,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内容),以此作结,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惜别的情意和豪迈的胸襟。(作用) 语言与写法 全诗具有乐观的情调,思想境界也高出一般送别之诗。风格质朴清新,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跃然纸上。 朴素无华是本诗的艺术特色,作者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书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 小 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1、道出万水千山隔不断朋友情谊的句子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句子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唐代陆龟蒙《别离》一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句子。由此可联想到的句子是: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课堂小测 4、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句子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5、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