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单元备课) 学科:语文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执教教师 项目 具体内容 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古诗三首3课时 纸的发明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课程标准分析 【内容要求】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本单元选编了一组课文:《古诗三首》以时间先后为序,表现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礼俗、景象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纸的发明》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强调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赵州桥》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名片”。教材力求通过本组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产生文化自豪感。 【学业要求】 语文园地在“交流平台”中,以《赵州桥》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引导学生继续梳理整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生活中出现过的一些标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词。“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以《纸的发明》为例,引导学生抓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表达的条理性。第二题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赵州桥》中有表达特点的段落为例,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继续巩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日积月累”安排的文化常识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雅趣,以及国粹中医的基本知识。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有学习内容都与传统文化相关,《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的情景,表现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纸的发明过程,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建筑成就之一的 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也都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而编排的。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些基本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了基础的语文素养。但读书、写字、收集资料等能力还有待加强和培养。围绕中心意思清楚的表达的方法还未掌握。 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与有些节白的风俗知道的不很清楚,对造纸术、赵州桥、《清明上河图》这些传统文化知道知之甚少,因此学习时,学生会有三定的好奇感,收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还是很有兴趣的,但要写出过节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三年级上册已经单元目了解了“借助一个意思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只局限在内容上,对于表达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大 概 念 学科大概念:“传统文化”“语文要素”“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的三根主线,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错,彼此融合。因此,单元编排的主要意图呈现出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三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