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选择题 1.1979—1981年,我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约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挂靠”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私营企业往往需要挂靠在国有、集体企业才能生存。1998年,国家发出《关于印发<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之后,民营企业逐渐恢复其私营、合伙及个体性质的本来面目。这一变化表明( ) A.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加强 B.私营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C.私营企业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 A.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 4.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 )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 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 D.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 5.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各直属海关的隶属海关空间变动状况。表中的变化( ) 时间 变动状况 1979—1991年 我国海关增长中,以沿海各关隶属海关的增长为主,沿边、沿江及内陆直属海关增设较少 1992—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 仍以沿海直属海关增长最快,沿边和内陆直属海关也进步显著,但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如贵州、甘肃、青海、宁夏等无任何变化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至2012年 沿边各直属海关的隶属海关增设数量不多,沿海各直属海关增设的隶属海关数量少于沿江和内陆直属海关 A.说明我国海关制度不断完善 B.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主要受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 D.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6.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 B.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7.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该法律的颁布( ) A.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D.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成果 8.改革开放以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社会上对此产生众多疑虑:共产党员和资本家联合办企业,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吗 现在举办的中外合营企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外国洋行有什么不同 针对这些疑虑,20世纪80年代初编写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经验问答》进行了解释。据材料可知( ) A.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认识深刻 B.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C.思想解放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导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