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98585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4200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答案,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选择题 1.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2.下图海报描绘的是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活动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创举”。该创举体现了( ) A.工业化生产蓬勃开展 B.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C.通过劳动推动苏俄解放 D.工农对国家的认同加强 3.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 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 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 4.(2023·广东·15)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部( )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5.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6.(2023·辽宁·15)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大部分厂房还是废墟时,就已开始生产,仅1946年就生产了6000台拖拉机。到1950年,全市的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已完全恢复,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30%以上。这体现了当时苏联( ) A.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B.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 C.集体化进程的加快 D.工业生产技术的领先 7.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 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C.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 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 8.在1917年的《四月提纲》里,列宁设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从而提出了和平发展方针。列宁提出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是(  ) A.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俄国沙皇已经宣布退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D.两个政权实现和睦相处 9.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10.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与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11.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