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99565

14.背影 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30885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背影,课件,42张,PPT,统编,语文
  • cover
(课件网) 朱自清 背影 第四单元 ■语言运用 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词语。品味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理清文章的线索,感知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 品味文章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审美鉴赏 感知父亲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文化自信 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导入形式1(语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享誉文坛的人物,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清贫而有气节,他曾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被称颂为“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就是朱自清。这样一位不屈不挠、极有骨气的男子汉,面对亲人时,却另有一番细腻的情感。下面让我们跟随朱自清的笔触,走进《背影》。 导入形式2(图片导入): 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 父亲又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书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著名作家朱自清,曾经面对父亲的背影潸然泪下,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朱自清又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感受父爱的伟大。 第一课时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意境隽永,语言洗练,文笔清丽。 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等。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塘月色》《匆匆》等。 作者简介 字音字形 差使(chāi) 勾留(gōu) 橘子(jú) 交卸(xiè) 晶莹(yíng) 迂(yū) 奔丧(sāng) 妥帖(tiē) 搀(chān) 游逛(guàng) 赋闲(fù) 蹒跚(pán shān) 簌簌(sù) 栅栏(zhà) 琐屑(xiè) 拭干(shì) 颓唐(tuí) 狼藉(jí) 马褂(guà) 举箸(zhù) 惦记(diàn) 踌躇(chóu chú) 狼藉: 踌躇: 颓唐: 琐屑: 祸不单行: 触目伤怀: 乱七八糟的样子。 犹豫。 衰颓败落。 细小而琐碎的事。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见到某种情况而内心特别悲伤。 词语解释 背景链接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文体知识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写真人真事,并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一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二是指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神不散”指所运用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某个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散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文体知识 概念 以记人叙事为主,并围绕情节展开思考、表达情感和感悟的散文。 特点 对人和事的描绘和叙述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充满感情。它侧重于在描绘人物和叙述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分类 记事散文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