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00483

2024中考历史复习三轮冲刺必背核心知识点(全国通用)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8次 大小:40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中考,历史,复习,三轮,冲刺
  • cover
2024中考复习三轮冲刺必背核心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 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制作彩陶(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会纺织制衣。 (2)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使用骨耜,居住干栏式房屋,制作黑陶、玉器,会制作乐器,还会建造水井,使用天然漆。 2.原始农业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原始农业的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夏、商、西周 1.“家天下”的出现: (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2)禹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西周的分封制: 2.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4.分封对象:宗亲、功臣等。 5.诸侯的权力和义务: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管理,建立诸侯国,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6.作用:加强了对地方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7.消极影响: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西周的社会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三)春秋战国 1.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内容: ①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奖励军功。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百家争鸣: (1)背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旧制度逐渐瓦解,新制度逐步确立;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形成学在民间。 (2)代表派别及主张: ①儒家:孔子(仁、以德治国)、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 ②道家: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庄子(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③法家:韩非(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④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 (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秦汉时期 1.秦统一中国: (1)背景: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人民希望结束战乱;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2)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称“始皇帝”。 (4)影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 ②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③文化:统一文字。 ④交通:统一车轨、修筑驰道。 ⑤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思想: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3)经济:盐铁专卖,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军事: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威胁。 3.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①目的:联络大月氏、乌孙夹击匈奴。 ②时间: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公元前119年(第二次)。 ③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