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04484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表格式)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3622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 13 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 学目标(新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一国两制 ”的内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以及回归后的发展;认识“一 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地图、表格、文字材料, 学习运用多种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加深对“一 国两制”的认识,同时也提高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 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 教学方法 制作年代尺法、研读史料法、观看视频法 教学资源 教材、PPT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一、诗歌导入(跨学科学习)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 组诗作品。 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 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 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 ”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 眷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 全诗整体构架均齐、各节匀称、富于建筑美,韵律回旋起伏、一唱三叹、饶有 深致。 香港和澳门是怎样回归的?“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意 朗读诗歌 通过诗歌 鉴赏导入 新课,从文 学中探寻 历史的踪 迹,实现跨 学科学习 义?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第 13 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二、通读课文———梳理大事 三、“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结合以上示意图和中国古代近代史内容,简述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英国和葡萄牙长期的统治下,香港、 澳门实行的社会制度是否与中国内地实行社会制度相同?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阅读课文 制作年代 尺 落实时空 观念的核 心素养 2.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 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 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1984 年 2 月 22 日)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 P65 内容,简述“一国两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明确:目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内容:“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两制 ”:指社会主 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即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香港、澳门、台湾保 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一国 ”是实行 “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四、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 香港回归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结合地图 回顾香港 澳门问题 的历史由 来 通过分析 地图、表格 文字材料, 学习运用 多种材料 具体分析 历史问题 的方法,加 深对“一国 两制 ”的认 识,同时也 提高用比 较的方法 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 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回归祖国 结合教材 P66-67 内容,简述香港回归祖国的经过? 明确:1984 年 12 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 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 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 澳门的回归 观看图片 视频,简 述香港回 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