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05145

河南省2024 年中招历史考试押题试卷(三)(无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01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河南省,2024,中招,历史,考试,押题
  • cover
2024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押题试卷(三)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以下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河南偃师出土的青铜爵 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A.华夏文明,皆在河南 B.文化中原,出彩河南 C.青铜文明,灿烂辉煌 D.城市建筑,领先世界 2.“清流直下宝瓶口,离堆千载怨声滔。沃野无垠天府裕,从此天下绝饿殍。”这段话反映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秦兵马俑 D.赵州桥 3.县域比较小,很难为那些希望脱离大一统控制而形成分裂割据格局的地方势力积累起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说明郡县制( ) A.降低了行政效率 B.促进了南北交流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民族交融 4.汉初,知识分子思想的多元发展与国家集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以德化民 B.实施“推恩令” C.建立刺史制度 D.尊崇儒术 5.胡姬诗特指描写胡人酒店中卖酒女子的诗。唐代诗人李白有很多胡姬诗,如《少年行二首》中的“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透过胡姬诗可以看出唐代( ) A.胡乐盛行,名家辈出 B.战乱不断,国破家亡 C.民族交融,共同发展 D.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6.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宋代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城市中书肆盛行,所刻的书目除传统经典外,还有通俗文学读物,供普通民众阅读。材料强调印刷术( ) A.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B.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7.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了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秦腔等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后,京剧形成,后来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进一步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中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 B.文化发展受民族交融影响 C.开放的对外交流丰富艺术 D.世俗文化主流地位的确立 8.近代中国社会逐渐起了质的变化:清政府长期推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破产,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趋于解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这种变化开始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9.与下列两幅图片最符合的主题是( ) 《国闻报》 《民报》 A.近代社会风俗的变革 B.近代化探索不断深入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近代民主政治的形成 10.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面貌 D.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11.在不过8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材料叙述的是( )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南昌起义的发动 D.工农红军胜利会师 12.自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到1948年底,在解放区约有1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有利于(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内现存的工业70%集中于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中有472项在中、西部,占比68%。这说明“一五”计划( ) A.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B.提高了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