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08442

【初中七年级班会 教学设计】考后找理由的学问

日期:2024-11-23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11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七年级,班会,教学设计,理由,学问
  • cover
【初中七年级班会 教学设计】考后找理由的学问 教学对象:七年级 授课时间:考试后 教学理念: 初中是个体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学习能力、学习心态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初中生考试压力也逐渐增大,在考试后,对考试成绩的解读,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及学业成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课以学生考后心理辅导为切入点,以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为落脚点,结合韦纳归因理论,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合理归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影响考试结果的原因是多维的; 2、分析不同归因倾向会对个体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带来的影响,认识到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3、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归因模式,学会进行合理归因。 教学重点: 通过心理剧的演绎,体会不同归因模式对个体的影响,认识到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正确看待学业成败,调整自身归因方式,得到激励,提升自我效能感,不断超越自己。 教学过程: 引入———当代中学生考试图鉴 共情学生刚刚经历了考试,询问学生考试情绪状态,分享学生关于考试的状态图。 (以上素材来源于上一节课,学生考后发表的感慨,这样的引入感觉比较贴合学生) 【设计意图:调动积极性,营造轻松的氛围,和学生建立关系】 小结:我们对考试发表了很多感慨,我们也对考试进行了分析,那么考试好或者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更好的在考后找一找理由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这节课“考后找理由的学问” 一、归因知多少 活动:说一说影响考试结果的原因 1、独立完成自己考试原因分析(个人任务单) (个人任务单,设计了分科目填写,这样能更好的分析考的好,或者不好的原因) 2、小组内交流并汇总(小组任务单) (小组任务单,没有进行具体设置,由组长总结各组的归因要素) 3、小组派代表分享(老师板书) 对学生的课堂分享进行总结,归纳出常见的几种归因要素:能力、努力程度、身心状态、运气、任务难度、外界环境。 (这里只是提到了这六个归因要素,并且分为个人归因和情境归因两大类)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感知自己的归因倾向,并且汇总归因要素】 二、归因之我探 活动:演一演不同归因倾向带来的后果(这个活动参考了魏春丽老师的设计,我个人感觉一句台词加一个动作的演绎形式很棒,这样很清晰,而且节省时间) 每组抽取一个持某种归因倾向的角色(ABCDEF),讨论会如何影响其考试成功和失败后的情绪及下阶段的学习状态? 要求以“一个动作+一句台词”的形式呈现,每组派代表演绎。 (具体见小组任务单) (小组任务单也是参考了魏老师的设计) 其他组作为“侦探”推断其对应的归因倾向。 个人完成任务单的填写 【设计意图:通过心理剧的演绎,聚焦情境,促进学生体会不同归因模式下的情感体验,总结出不同归因方式对个体的影响】 活动:议一议怎样更好的进行考试归因? 结合对不同归因倾向的影响及特点的认识,对合理归因提出建议。 询问学生(板书) 老师逐条建议: 1、少做情境归因,多做个人归因 介绍“考试成功三棱锥”理论模型(郭召良提出),决定考试成功的关键不是考生的智力水平高低,而是努力程度、学习和考试方法、学习效率和心态调节这四个因素,这些因素构成考试成功三棱锥上面的四个顶点。四个顶点的高度最终决定这个三棱锥的体积,即四个方面的水平高低(高度)共同决定考试成绩(体积)。因此,在考试之后,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建议从努力、方法、效率和心态四个方面做一个系统分析,这样的个人归因往往是更积极更有效的。 2、建议少做个人能力消极归因,避免产生习得性无助 情境案例:一位学生在一次考后分析中写到“一次次的失败让我发现其实我没他们聪明,在考前我也没奢望自己能考好,所以这次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