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12745

2024年6月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铁北带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1363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年,中考,答案,试题,语文,模拟
  • cover
铁北带2024年中考冲刺模拟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一辈辈匠人,从手艺生疏到纯熟老练,技艺在手手相传 ① 口口相授中xīn( )火不绝。“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传承古法,延续文化根脉 ② 掌握精髓,坚持守正创新。传承,既是要以艺立身,更是要以德树人。正如故宫古钟表修复师王津所说 ③ “要是从这代人就开始糊弄,那后代人怎么干呢 ④ 抱定一个信念,勤勤恳恳、孜孜以求,承接前代的真传,就有底气给后世一个交代。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2分) (1)xīn( )火不绝 (2)兢( )兢业业 2.选文中对应序号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合适的一项是(B)(2分)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④”。 C.①, 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3.可以替换画横线句子中关联词语而不改变原句语义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就…… B.不仅……而且…… C.要么……要么…… D.只有……才…… 4.根据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一句句子的主干是“传承是桥”。 B.工匠精神、纯熟老练、掌握精髓三个短语结构都不一致。 C.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D.选段内容围绕“传承匠心,发扬工匠精神”展开。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家国情怀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在历代文人的作品中多有体现。请完成下列古诗文默写填充。 诗句或文句 家国情怀 作品 (1)_____?_____。 人难免一死,但要为国而死,光耀史册。 文天祥《过零丁洋》 (2)_____,_____。 抒发了将士们尽忠职守、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 表现诗人欲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愿望。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由此观之,_____。 忠君爱国,进尽忠言。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真无马邪 D.闻之,欣然规往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逐渐固定为成语,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用借代手法,用“黄发”代指青年,“垂髫”代指孩子。 C.文末写刘子骥“欣然规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