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14191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3673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一,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面貌。 核心概念:阿拉伯帝国、幕府 关键问题: (1)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有何作用 (2)中华文化对东亚国家发展有何影响 [重要概念]  幕府:最初指日本政府任命的指挥对日本北部阿伊努部落战争的将领。1185年,武士首领源赖朝消灭对手,成为日本实际上的最高军事统帅。1192年,他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并在将军府所在地设置幕府,建立管理国家的机构,日本从此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此后直到18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掌控军队的幕府成为日本真正的统治机关。1867年,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将大权交还天皇,幕府政治告终。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解读。 思路引导:君士坦丁堡相当富有,因此兵士劫掠到大量战利品;奥斯曼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苏丹具有绝对权威,所有人都服从苏丹的命令;充分揭露了战争给人类生命、经济和文化造成的严重影响。 2.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都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模仿中国古代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教材问答] 1.“学思之窗”与《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结合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思路引导:(1)贸易范围:广泛———东到中国、印度、马来群岛,西到非洲,北到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 (2)商品种类:丰富———既有奢侈品也有日用品,贸易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3)沟通桥梁:商人和旅行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城市发展:众多———巴格达是中转站、重点城市。 2.“思考点”: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思路引导:客观条件: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经有深厚积淀;主观条件: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这些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创造,形成阿拉伯文化。 3.“问题探究”:这段评价有道理吗 谈谈你的理由。 思路引导:有道理。理由:作为封建政权,幕府的锁国政策力图维护日本的稳定,锁国政策也的确让日本获得了二百余年的和平,日本文化在此期间获得一定发展。日本在面对外部世界时,不是积极进取,而是退缩保守,最终不仅葬送了幕府统治,而且使得日本在面对美国等西方列强时,最初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明治维新的成功,反证了锁国政策的落后。 关键问题一: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有何作用 一、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的创立 (1)背景: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2)概况 ①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②时间:7世纪初。 ③创立者:穆罕默德。 2.帝国兴起 (1)建立政权: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对外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3)建立帝国: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帝国鼎盛 (1)政治稳定 ①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政教合一)。 ②下设各部大臣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务。 (2)经济繁荣 ①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 ②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灿烂 ①吸收与融合: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文献;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交流与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名师点拨] 阿拉伯文化成就的特点:多领域成就斐然、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影响范围广。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帝国兴起 (1)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并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