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14196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2135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通过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古代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核心概念: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太阳历。 2.关键问题 (1)古代西亚和埃及文化分别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色 (2)阿拉伯文化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色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重要概念] 1.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由最初的图像符号不断变化发展,走向抽象化、简化。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前1世纪前后,后失传,19世纪以来才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中东古史的学科———亚述学。 2.《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结语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解读。 思路引导:(1)史料信息:史料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只有善待母亲和妻子,才能确保家庭安稳和家族兴旺,这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生活理想。 (2)重视家庭的原因:古代埃及处于大河流域,农耕文明发达;在农业社会,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古代农业文明都有重视家庭和睦的文化传统,重视家庭道德。 2.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史料信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2)历史认知:世界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多源性特征。 [教材问答] 1.教材第一目“学思之窗”: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思路引导:借助神来确立法典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从而更有效地推行法律;宣扬君权神授,用神权维护王权;统一思想,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2.“问题探究”:查找资料,看看具体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思路引导:(1)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传到中国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 (2)文学:《天方夜谭》中的一些故事很早就传到了中国,随着全译本的问世,家喻户晓。 (3)商品:阿拉伯商人把许多外来产品带到中国。 关键问题一:古代西亚和埃及文化分别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色 一、古代西亚文化 领域 概况 文字 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文学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建筑 1.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 2.亚述帝国王宫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3.波斯王宫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法典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2)评价: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思维深化] 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条件 (1)地理环境: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利于农业生产。 (2)经济形态:两河流域产生了世界上较早的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同时两河流域的商业比较发达。 (3)政治条件:在前第3千纪已建起城邦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二、古代埃及文化 领域 概况 文字 象形文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文学 1.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2.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3.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