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一、选择题 1.[2023·沈阳市高三三模]唐王朝因羁縻州区域广大,内部情况复杂,并不全面推行内地行政制度,但是原则上又要不同程度地推及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这强调了唐代羁縻州制( ) A.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 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 C.兼具特殊性与共同性 D.实施有效的集权统治 2.[2023·金华十校高三模拟]为推动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用德语翻译了《圣经》,路德也因此成为“德语规则的起草人”。德国诗人海涅对此评价:“这种书面语言今天仍盛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这表明( ) A.宗教信仰的统一有利于语言的统一 B.宗教改革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C.德语《圣经》加强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3.[2023·济宁市高三模拟]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时,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C.欧洲国家至上的理论 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 4.[2023·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下表摘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反映出( ) 时间 地方 外交活动 2014年 北京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6年 杭州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 2017年 北京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7年 厦门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2018年 青岛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 2018年 北京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得到落实 B.新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D.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主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 5.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6.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葡萄)、苜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 ) 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 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 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 7.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哉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翻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 8.右图是1953年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它揭示了( ) A.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 B.意识形态的斗争 C.热战一触即发的危险 D.冷战对峙的加剧 9.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时期,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 D.部分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 10.有学者认为:“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