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生活新空间 设计说明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此课以丰富的时政素材创设情境为载体,设计科学的学生活动;以学科素养培育为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使用网络的现实困惑与真实疑虑,是与时代同步的教学内容。设置此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互联网的影响,适应网络生活的现实需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学习、生活,合理利用互联网,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弘扬正能量。 第一部分教学重点是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合理利用互联网。网络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学生有着直接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互联网对经济、政治、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基于此,必须创设情境,使学生深刻感受互联网的强大影响力。学生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不可否认,互联网存在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必须引导学生注意防范互联网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网络,借助互联网促进自我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认识网络对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影响,尤其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民主政治这一概念,学生尚不熟悉。民主政治与政治参与、政治生活有密切关系,可以结合学生对民主的解读,逐步引导到民主政治。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作为一种新的途径或方式,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新渠道,从而使其更加方便快捷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认识互联网,全面认识网络的影响,学会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在网络生活中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树立对科学技术的崇敬之情,以崇尚科技为荣。 2.通过情境分析,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在网络中尊重他人的权利,牢固树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培养政治认同素养和健全人格素养,积极主动参与网络生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网络社会,认同网络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并在网络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参与者。 3.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知道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培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的人格,学会在网络生活中合理应对网络的消极影响,增强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同时能积极传递网络正能量。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学会“信息节食”,懂得传播网络正能量。 2.教学难点:认识网络生活中的陷阱;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提高媒介素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资源与工具 1.资源。 时政新闻、网络图片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框 网络改变世界 一、学习情境 此框针对网络的利与弊展开阐述,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使用网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促使网络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框作为第二课的开篇,帮助学生客观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启示学生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二、预习检查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4.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