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34127

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 (2024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

日期:2025-04-3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307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0.3,探究,质的,比热,教案,2024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热量的计算。 2.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等物理研究方法。 3.科学探究: 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的问题的意识。 (2)通过了解比热容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它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关注自然、关心社会、服务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怎样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推导热量计算公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烧杯、水、煤油、天平、电热器、停表、温度计 教学互动设计: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中午,在沙滩和海水中为什么感觉不同? 早晨,在沙滩和海水中为什么感觉不同? 早晨,为什么在沙滩感觉比海水凉?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会发生变化,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就用热量来量度。在只有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问题与猜想 生活中,我们有烧水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长,即烧开一壶水需要的热量多。大量类似的事实都表明,对同种物质,质量不同时,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那么,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吗? (2)制订计划 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甲烧杯里装400g水,乙烧杯里装400g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给它们加热(如图所示)。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 (3)收集证据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停表(或手表)测量加热时间,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加热前后的温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你设计的表格中。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你设计的表格中。 加热水时间/min 加热煤油时间/min 温度升高5℃ 温度升高10℃ 温度升高15℃ (4)分析与结论 根据实验取得的数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给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它们加热的时间是 的,这表明它们所吸收的热量是 的。 可见,不同种类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 有关。 (5)评估与反思 为什么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表明吸收热量的多少 条件是什么 相同的电热器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相同。即单位时间产生的热量相同。 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在忽略热的散失时,放出的热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二)比热容 大量事实表明,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及温度变化都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及状态决定的。我们用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表示该物质的这种性质。 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比, 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 。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J/(kg·K),读作“焦每千克开”。 比热容的单位也常写作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三)交流讨论 如果用c表示比热容,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用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用t表示物体吸热后的温度,用Q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