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34140

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学案 (2024 新课标)(有答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4次 大小:11281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3,探究,质的,比热,学案,2024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导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热量的计算。 2.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等物理研究方法。 3.科学探究: 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的问题的意识。 (2)通过了解比热容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它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关注自然、关心社会、服务人类的责任感。 导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怎样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热量的计算。 导学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推导热量计算公式。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 给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它们加热 的是不同 的,这表明它们所吸收的热量是 的。 2. 不同种类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仅与 有关,还与 有关。 3. 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及温度变化都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般 ,这是由物质本身的 及 决定的。 4. 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 , 叫作这种物质的 。用字母 表示。如果用c表示比热容,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用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用t表示物体放热后的温度,用Q放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将比热容写为 。 5.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 ,读作 。 比热容的单位也常写作J/(kg·℃),读作 。 6. 高温物体 热,低温物体 热。在忽略热的散失时,物体放出的热量物体吸收的热量相 。 课堂导学 (一)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及温度变化都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般 ,这是由物质本身的 及 决定的。 (二)比热容 2. 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 , 叫作这种物质的 。用字母 表示。如果用c表示比热容,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用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用t表示物体放热后的温度,用Q放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将比热容写为 。 3.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 ,读作 。 比热容的单位也常写作J/(kg·℃),读作 。 4.水的比热容比较 ,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 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只是同质量的干泥土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五分之一。因此在沿海地区,白天海水吸收大量的热量而 升高得并不多,夜晚海水又可以放出大量热量,而 降低得并不多。内陆、沙漠地区却是白天 升高较多,而夜晚 又降低较多。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 ,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 。 5.水的比热容较 这一特点,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我国北方有些地区冬季供暖用的“暖气”,就是用 作为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的;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也常用 作为工作物质,以吸收汽车发动机产生的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长,即烧开一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B.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吸收的热量多 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比, 叫作这种物质的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