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3.2声音的特性 一、课标要求 2.3.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例4 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提出进一步控制噪声的建议。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声音的特性》选自沪科版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是学生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是声学知识应用的基础,也是《声的世界》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而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 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1)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对物理及物理实验充满兴趣。 (2) 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 (3) 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学生,普遍存在思维片面、认识表浅等问题,学习中容易忽略事物的本质,缺乏自主探究、定性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的建立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1.演示法: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发声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及幅度。 2.观察分析法:学生通过观察发声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及幅度,直观感受声音的特性。 3.实验法:学生通过自主进行实验,体会不同情况下声音三个特性如何变化。 四、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区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五、目标检测(当堂检测设计) A组 1.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___,“高”是指_____。 ( )2.如图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物体 A.振动的幅度 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 D.自身的结构 ( )3.女生的嗓音一般比男生“尖”,是说女生的说话声 响度比男生大 B.音调比男生低 C.音调比男生高 D.力气比男生小 ( )4.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蚊子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蚊子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 )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B组 ( )(多选)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女生的声音一般情况下比男生声音的音调高 B、成语“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成语“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D、植树造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音频:赛马曲和马路上的鸣笛声。 教师: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有规律的、好听悦耳、使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的、难听刺耳、让人心烦的声音叫做噪声。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感受不同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进行新课】 1.响度: 播放两段响度不同的音频:请学生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总结: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播放老牛和蚊子的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