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教学活动设计《有趣的分类》 01 设计意图 分类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贯穿儿童思维发展进程的核心能力。大班“分类”核心经验中,对分类的多样性和在同一组物体中要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一定的要求。根据《指南》要求和幼儿发展特点,开展《有趣的分类》数学活动。该活动是一种常见的给幼儿提供分类经验的“人物分类”,通过一定的规则,依据一些属性特征,如看的见的(性别、身高、衣服颜色等),不易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属性特征(年龄、关系等),从而引发幼儿关于集合与分类的初步思考。 02 活动目标 一、观察集合中物体的不同属性,了解一个集合可以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二、在分类多样性的基础上,掌握二分法分类,初步尝试层级分类并能够进行记录和表征。 三、坚持尝试与探索,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商量和合作。 03 活动重难点 一、活动重点:了解一个集合可以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二、活动难点:掌握二分法分类,初步尝试层级分类并能够进行记录和表征。 04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对分类有初步的认知。 二、物质准备:两个不同颜色的圈(圈的大小能容纳6-8人)、操作卡若干、分类图片若干。 05 活动过程 一、分组站圈游戏,初步感知集合分类特征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圈,我们要玩一个“分成两家”的游戏? ———如果要将今天的16名小朋友来分成两组,要求:根据你们身上的一些特征来分,你觉得可以怎么分? ———来,试一试! 幼儿按照商量标准站圈后,教师提问。 ———你们是怎么分的?你的规则是什么? 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个标准将一组物体分类后,每一组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还可以按什么标准来分? ———好,再来试一次。 小结:人和人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比如人穿的衣服颜色、图案、样式不同;人的性别、身高、头发的长短、胖瘦、高矮;鞋子的款式等……刚才把我们16个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成两家”的游戏,我们发现,把一组小朋友分成两家后,一组的小朋友有相同的属性,另一组的小朋友则没有这一属性。 二、分组游戏,认知强化二分法分类,拓展层及分类经验 1.交待玩法与规则 ———这个游戏会玩了吗,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竞赛游戏,小朋友分两队来玩游戏。一队的孩子先来商量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另一队的孩子来猜。然后交换。 规则: (1)站圈之前必须先商量“按什么分类标准来站圈”,音乐停,商量时间截止。 (2)每队有两次猜的机会,猜对了得一分,猜错了不得分。 (3)每次站圈的内容不能重复。 (4)站圈后,不能随意乱动,让另一队小朋友观察。 2.幼儿第一次“游戏” (1)第一组游戏活动 教师根据人数将幼儿分2队,教师参与“站圈”的商量。 ———请先组内商量一下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幼儿按照分类标准站圈) ———她们猜的对吗? ———你们来说说是按照什么分类标准来分的? 站圈后交流分享。 小结:原来除了按照××××的标准来分,还可以按照××××的标准来进行分一分。 (2)互换角色,第二组游戏活动 ———现在你们来分,让另外一组小朋友来猜。 (第二组小朋友按照分类标准站圈) ———她们猜的对吗?说说你们这样分的理由? ———你有和其他想法不一样的地方吗?好,你来说一说。 小结:原来,分类除了按照颜色、款式、性别、高矮、胖瘦等标准来分,还有一些我们不容易看得到的标准作为分类的依据,比如年龄、属相等。 3.第二次幼儿操作 ———刚才我们小朋友出示了这么多的分类标准,老师也带来一张有很多小朋友的图片,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上的人可以按照什么标准来分一分? 操作要求: (1)小组之内先商量“按什么标准来分类”。 (2)小组内商议,谁来操作,谁来记录,谁来分享。 (3)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