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电磁铁二》实验说课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电磁铁二》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单元的第16课。对应课程标准第三个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电磁的相互作用。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一是探究电磁铁有磁极吗?通过实验,学生知道电磁铁有南北两个磁极,同级相斥,异极相吸;二是探究电磁铁的磁极能改变吗?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得出结论,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或改变线圈与干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 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多的科学学习,五年级学生对于磁铁的特性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一年级习得磁铁可以吸铁(磁性范畴)。二年级习得磁铁有磁极,磁极的相互作用原理(磁极范畴)。 四年级习得简单电路的构成。以上知识对于学习新知电磁铁奠定了扎实基础。但部分同学存在遗忘,概念模糊不清的状况,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开展新课。 实验贯穿电磁铁整个单元。学生对于实验充满了好奇心和饱满的热情,在教学中,把抽象的知识融入有趣的实验中,寓教于乐。 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电磁铁也有两个磁极。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或改变线圈与干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改变。 科学思维: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根据磁铁的特性推想出电磁铁是否也具体这些特性;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提出新颖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实践:大胆猜想,小心求证。能根据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实施中思考修正实验方案,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估。 态度责任:对探究电磁铁的特性有充足的好奇心和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善于合作,乐于分享。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或改变线圈与干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 难点:对“两种线不同圈缠绕方向”的理解和正确操作;对“改变线圈与干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的理解与正确操作。 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实验器材 漆包线 铁钉 5号电池 电池盒 开关 导线 小磁针 大头针 成品电磁铁 熟铁铁芯 实验误区 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发现本课实验教学中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用裸铜线做线圈,线圈之间没有绝缘层,处于一种短路状态。缠绕起来的多个线圈只相当于一个铁环,电流不能围绕着铁芯通过,不能较好的形成磁场。 2)用普通铁钉作铁芯,制作电磁铁,断电后铁芯磁性有时不会立即消失。 3)用普通铁钉作铁芯,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或改变线圈与干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磁极有时候不发生改变。 4)成品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固定,不方便改变。 实验改进 用漆包线或绝缘导线制作电磁铁的线圈。 用纯铁铁棒制作电磁铁的铁芯。 电磁铁铁芯一端安装可拆卸螺丝,方面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 用可拆卸电磁铁代替成品电磁铁。 四、实验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包括五个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实验猜想:旧知带动新知,展开合理猜想;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开展试验活动; 4.实验小结: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5. 知识拓展: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重点是实验猜想和实验探究过程,具体如下: 任务一:探究电磁铁有磁极吗? (1)这是一个普通磁铁,你能找出它的磁极吗? (2)请这一为同学上讲台演示你的“找磁极过程”?同学们请认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 (3)还有其它的找磁极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找磁极的活动”导入本节课,用“有趣的活动”复习关于磁铁磁极的抽象知识,让学生在比较真实情境化地氛围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 任务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特点 探索1:电磁铁有磁极吗? (1)通过前面活动的铺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