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口算除法 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材内容 分 析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单元是学生第二次学习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表内除法,包括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单元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十位没有余数或有余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设计理念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1.口算除法的教学 教材的编排中口算有三道例题,学生在掌握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够依托表内除法的知识迁移解决,教材编排的三道例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因此,我将这三个例题整合教学,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 理,掌握算法。 在本节课中,我还补充了“42÷3”这一类的口算,通过直观材料感受将被除数拆开再除的方法,体验拆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也为之后笔算算理的理解做铺垫。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一是表内乘、除法,二是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和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以及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课前小测试 1、口算,并说说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12÷ 4= 8÷ 2= 14÷ 7= 24÷ 6= 36÷ 6= 18÷ 9= 16÷ 4= 20÷ 5= 35÷ 5= 回忆除法算式的含义。 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一说12÷ 4= 3表示的含义。 预设1: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预设2:表示12里面有(3)个4。 设计意图 复习表内除法以及除法算式的含义,能够帮助学生提取旧知,便于学生更顺利地学习新知。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预设:把60平均分成3分,因为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计算。 思考算法:60÷3 ( 先独立思考,在学习单上简单记录你的想法。可以写一写,画一画。再同桌交流,准备发言。)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4)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 2、学习600÷3= (1)板书:600÷3= 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 (2)尝试口算600÷3= (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1)教师: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纸?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怎样列式? 板书:120÷3 (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 (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4、 学习教材第12页例3 (1)课件出示例3问题:每人得到多少张?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6÷3 (2)探索66÷3的计算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66÷3的计算方法,把66根小棒每10根 捆成一捆,可以捆成6捆,还剩6根。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即60÷3=20,再把剩下的6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根,即6÷3=2。20+2=22,所以 66÷3=22。板书:66÷3=22 设计意图 1、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