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55575

河北版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三)(教师版 学生版)

日期:2024-06-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7816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教师,试题,历史,检测,复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统一南北 B.三征辽东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的“光芒四射”主要表现在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而且经济繁荣,创立科举制度,开凿大运河。故对隋朝“光芒四射”理解不正确的是三征辽东,B符合题意; 隋朝结束了分裂局面,统一南北,排除A; 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排除C; 隋炀帝时期创立了科举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唐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和亲,成就了唐蕃之间甥舅关系,双方使节和商人往来频繁,踏出一条从中原到青藏高原深处的交通要道,即“唐蕃古道”。这反映了(  ) A.唐蕃民族矛盾和冲突逐步消弭 B.唐蕃民族交流的深化拓展 C.边疆与内地实行一体化的管理 D.和亲促进了吐蕃社会进步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根据题干“唐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和亲,成就了唐蕃之间甥舅关系,双方使节和商人往来频繁,踏出一条从中原到青藏高原深处的交通要道,即‘唐蕃古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文成公主入藏到金城公主的和亲,再到唐蕃古道,使得唐蕃民族交流不断深化拓展,B符合题意; 唐蕃民族矛盾和冲突逐步消弭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 材料仅涉及唐朝和吐蕃之间和亲促进民族友好交往,无法体现边疆与内地实行一体化管理,排除C; 和亲促进吐社会进步本身阐述正确,但是无法从材料中获取相应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交往。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唐蕃交往的具体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即可作答。 3. 唐三彩是中国首创的,之后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都有仿烧,包括波斯三彩也深受影响,所以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承载物。材料说明唐代(  ) A.文明对外影响力强 B.各民族交往密切 C.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 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根据材料“之后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都有仿烧,包括波斯三彩也深受影响,所以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承载物”可知,无论东亚的新罗、日本,还是西亚的波斯,基本都仿烧唐三彩,深受其影响,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密切,中华文明对外影响力强,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中外交往,不是民族交往,排除B项; 大运河与中外交往无关,排除C项; 材料未体现长安的特点和地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外交流的发展,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使唐朝内地空虚 B.引发了黄巢起义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造成了唐朝灭亡 【答案】C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根据题干“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安禄山与其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C符合题意;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并不是使唐朝内地空虚的原因,排除A; 黄巢起义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