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56261

乘法分配律(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表格式)

日期:2024-12-2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221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乘法,分配律,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
  • cover
教 学 设 计 课题 乘法分配律 课题 1 执教 日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的学习过程结构,探索乘法分配律。 迁移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验证方法,举例验证,经历来不完全归纳的探究过程,归纳提炼出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的学习过程结构,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内容分析: 在学生掌握的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材安排运算律的学习。运算律的学习分为两段,在四年级上学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洁交换律和结合律,四年级下学期学习乘法的分配律。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关于运算律的学习,教材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过程中,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安排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 (2)学生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第二段进行运算律的探究学习,在第一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提炼”不完全归纳的学习过程,同时前期规律探究的基本逻辑、举例验证的格式、结论的归纳等等,都为分配律的学习累积的丰富的活动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当然在举例验证的格式、结论的表达等方面,、学生可能还有些困难,这节课仍然要作为难点进行突破,尤其是用语言表达结论,虽然说用字母表达非常简洁明了,但数学语言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体现,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应该是教学目的之体现。 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还会碰到一些困难,如容易与第一次学的运算律混淆,尤其是与乘法结合律混淆,在乘法结合律中只有“×”,这里既有“×”,又有“+”,学生容易搞混,所以关于等式中等号两边算式的区别与联系要让学生能深刻体会,除了一开始情境得到的等式外,还增加了口算得到的等式,让学生充分感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要加强乘法分配律关键特征的强调。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要求:直接写出得数。 如(6+8)×2 6×2+8×2等四组 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 为后续连成等式提供更多的材料支撑。 情 境 导 入 、 初 步 感 知 呈现:教材情境图 第一层次: 要求: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过程中鼓励:用两种方法解答。 呈现资源: (45+65)×5 45×5+65×5 小结:我们可以用裤子和茄克衫的价钱去乘套数,也可以用裤子和茄克衫的价钱分别去乘套数。∵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 丰富材料:上课前我们做了一组口算,能找到这样的等式吗? 第二层次: 提问:仔细观察“=”左右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交流: 聚集算式中的运算符号和数 独立列式解答 说一说分别是怎样解答的。 首次感受算式的特点 独立观察 同桌交流 初步感悟等式两边算式的特点。 从情境入手,学生更容易理解等式成立的合理性,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导学生体会验证的格式,为后面的独立验证作好铺垫。 小结其实是一种渗透,是为后面用文字表达规律的一次渗透。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清楚地说出等号两边的异同,但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感觉。 验 证 举 例 , 体 验 特 点 第一层次: 要求: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算式都相等呢?如果给你三个数:4、7、8,写出这样的算式,是否也相等? 捕捉资源: (可能状态:部分学生还不清楚特点) 针对学生中问题组织交流 第二层次: 质疑:我们又找了3个数,象这样算式依然是相等的。那是不是任意选三个数组成这样的算式相等呢?能不能找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