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56410

重庆版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一)(教师版 学生版)

日期:2024-06-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11073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教师,试题,历史,检测,复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洛阳、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涿郡 D.余杭、洛阳 【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A项洛阳、涿郡不是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不符合题意; B项洛阳、大都不是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不符合题意; C项余杭、涿郡分别是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符合题意; D项余杭、洛阳不是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C.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D.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根据题干“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可知表述的是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项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题干观念,符合题意; B项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的是唐玄宗,不符合题意; C项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的是唐玄宗,不符合题意; D项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的是唐玄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3.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你认为方框内“③”表示的“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朱温建国 【答案】A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受,任人唯亲,朝廷日益腐败,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黄河中下游一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不少州县化为废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A项安史之乱应该是方框内“③”表示的“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B项藩镇割据进一步削弱 了唐朝国力,不符合题意; C项黄巢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唐腐朽统治,不符合题意; D项朱温建国,唐朝灭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为依托,考查安史之乱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准确识记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4.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隋朝和元朝都结束大分裂,完成全国统一。 B.与唐朝交流的国家和地区多达70多个。 C.宋朝时开始在海港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D.北宋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