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小数的意义》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重、难点 5 教法、学法 6 教学过程 7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是西师版四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教材首先通过创设“第十届春季运动会”中的跳远、跳高的活动情景,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再借助直观图呈现小数;然后利用元与角、米与厘米的互化,引导学生复习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从而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教材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直观演示-建立联系-抽象概括-初步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相比较而言,三年级的教材侧重于简单认识,而四年级的教材则在三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教材分析 一、学习状况 二、学生情况 三、解决对策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思考推理等活动,帮助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小数。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学情分析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及动手操作,加深对投影的理解。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重、难点 情境导入法 合作探究法 动手操作法 游戏教学法 + + + 教法分析 乐中学:探索发现。 问中学:思考质疑。 动中学:锻炼能力。 练中学:巩固提高。 乐学 会学 善学 志学 乐中学 问中学 动中学 练中学 目 的 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探究新知 研讨归纳 激趣导入 练习巩固 05 情境导入 复习导入 用尺子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和高度。 课桌长1m10cm,高75cm 整米数 比1m多一点 比1m少一点 如果要求用“米”作单位,课桌的长和高又该如何表示呢? 小数 黑板长3m 0.5 23 0.23 1角= 元= 0.1元 1 10 5角= 元=( )元 5 10 23cm= m =( )m ( ) 100 1cm= m = 0.01m 1 100 回忆旧知,自己动手填一填。 10cm 1cm= m = 0.01m 1 100 用小数表示课桌的长和高。 课桌长1m10cm 1m10cm 高75cm = m 75 100 1cm= m = 0.01m 1 100 10 100 = m =0.1m =1.1m =1m+0.1m 75cm =0.75m 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1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7 10 分数: 小数: ( ) 有7个0.1 1 100 分数: 小数: ( ) 小数: ( ) 有45个( ) 分数: ( )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 , 1 10 1 10 分数: 小数: ( ) 0.1 用小数表 示就是0.1。 认识一位小数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 , 1 10 7 10 分数: 小数: ( ) 有7个0.1 0.7 用小数表示就是 0.7 。 7份就是7个 , 1 10 用小数表 示就是0.1。 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即0.1。 认识一位小数 1 100 分数: 小数: ( ) 0.01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就是 , 1 100 用小数表示 就是0.01。 认识两位小数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就是 , 1 100 用小数表示 就是0.01。 用小数表示就是 0.4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