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60750

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第18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442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美,艺术,格式,教案,翅膀,插上
  • cover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教师姓名 授课年级 5年级 指导教师 (最多2人) 学科 美术 教材版本 人美版 章节 第18课 课程名称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课型 综合探索 授课日期 软硬件环境 本课录制于我校专用录课教室,有可供播放PPT课件和视频的多媒体设备,也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制作仪器模型的3D打印笔及配套电源、彩泥等教具。 使用资源标记 使用人美版数字教材的片段: 1.4’40’’-10’20’’ 2.12’4’’-13’30’’ 教学前期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18课内容,已经临近本学期课程的尾声。教材中的这节综合探索课,是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搜集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艺术与科学的联系。 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搜集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很好适应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动手制作美术作品方面,能力一般。目前正在渗透在课堂中重点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其他美术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人类创造的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尝试制作与绘制与科学艺术相关的作品。 学会以小组形式进行搜集、探讨科学与艺术间的关系,以动手制作工艺品、绘画、用平板电脑交流信息等方式合作完成一次艺术考察活动。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综合探索能力,激发对艺术和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从科学与艺术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与艺术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 教学策略 本节课利用分组合作方法,将 3D打印笔 、彩泥、水果剖面和点彩体验融入四个学习小组,分四个探索方向去探索学习。鼓励学生在分享、交流和制作中挖掘科学与艺术的内在关联。 教学用具 PPT 课件、视频、ipad、3D打印笔、几种水果和塑料刀具、彩泥、彩笔和画纸。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使用[footnoteRef:1] [1: ]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讲授新知 小组交流 汇报成果 知识拓展 播放一段关于编钟的视频(用编钟演奏的东方红)带入课堂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大家猜一猜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乐曲?(播放PPT视频) (2)师:同学们,这是用编钟演奏的《东方红》,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知识。我们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做“东方红一号卫星”,它在1970年发射升空后放出的音乐就是用编钟演奏的“东方红”。大家看,高科技把中国古代的编钟那庄严神圣的音乐带上了太空,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给科学插上了艺术的翅膀,大家觉得是不是特别神奇呀? (3)师:(PPT出示曾侯乙墓编钟及其放大图)大家来看一看这组两千多年前的曾侯乙墓编钟和其他地区出土的编钟。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回答完后普及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小知识。 (4)师:古代的编钟既有庄严、美观的外形,也结合了与音乐相关的科学原理来铸造。各个编钟音色不同,根据需要要随时调整铜、锡、铅三种金属的比例,这都是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能成功铸造的。所以说,中国编钟是古人们用智慧铸造的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那么我们今天就追随着古人的脚步,来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吧。(粘贴课题) 3分钟 1.师:实际上,在世界上还有很多集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出示图片,《下楼梯的女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讲解关于这两幅画的知识(立体主义中模仿相机连拍的创意、点彩派中的光学原理、色彩并列和颜色对比原理) (2)出示图片,唐三彩《骆驼载舞佣》,讲解唐三彩的一些知识,并抛出问题:古人是如何将好几个人佣平稳而结实地放到骆驼背上的?在此留一个小思考题,一会揭晓。 (3)出示图片,天文望远镜看到的星云图案和显微镜下的水果图案,简单讲解关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知识。 (4)出示图片,讲解关于地动仪的小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