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平均数(1)》 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目录 04 说教法、学法 03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02 说学情分析 01 说教材分析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板书设计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的第1课时“平均数(1)”在教材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统计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教材分析 1.教材学情分析 1. 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如掷圈游戏、考试成绩等),引入平均数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重要统计量。 2. 详细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即“总数÷份数”,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方法。 3.通过实际问题(如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计算平均成绩等),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1.教材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力,这为学习平均数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础。 2.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通过具体实例引入平均数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强化。 学情分析 1.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03 1 2 3 经历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探究过程,理解平均数地意义。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估算在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探究过程,理解平均数地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经历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探究过程,理解平均数地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教学运用 03 学法 1 2 3 观察体会法 动手操作法 分析总结法 教法运用 1 3 2 故事激趣 情境创设 启发引导 三、说教学流程 64棵树苗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多少棵? 64÷4= 16(棵) 答:每个小组分到16棵。 情境导入 复习导入 甲组成绩 8分 7分 9分 6分 8分 7分 5分 6分 乙组成绩 9分 8分 7分 6分 8分 9分 9分 哪一组的成绩更好? 1 中一次记1分。 每人掷10个,圈 我们两组比赛掷圈。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甲组成绩 8分 7分 9分 6分 8分 7分 5分 6分 乙组成绩 9分 8分 7分 6分 8分 9分 9分 哪一组的成绩更好? 1 甲组成绩 自主探究: (1)算一算:把你的比较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2)说一说:独立完成后与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比”。 8分 7分 9分 6分 8分 7分 5分 6分 乙组成绩 9分 8分 7分 6分 8分 9分 9分 哪一组的成绩更好? 1 甲组成绩 我算出各组总成绩来比较。 甲组:8+7+9+6+8+7+5+6=56(分) 乙组:9+8+7+6+8+9+9=56(分) 56分=56分 两组人数不同,这样比不公平。 不公平 8+7+9+6+8+7+5+6=56(个) 因为8个>7个,所以乙组的成绩好。 答:用两组的平均数比较, 乙组的掷圈成绩更好。 甲组平均每人掷圈的成绩: 乙组平均每人掷圈的成绩: 56÷8=7(个) 9+8+7+6+8+9+9=56(个) 56÷7=8(个) 我用各组的平均成绩来比较。 聊一聊平均数 计算平均数把每个成绩都用到了。 可以用平均数代表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也可以作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进行比较的指标。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一周每天的销售额合适? 2 有多有少 用平均销售额来代表这一周每天的销售额最合适。 23+15+15+12.5+15+17.5+21=119(万元) 119÷7=17(万元) 这7天每天的平均销售额是17万元。 答:用17万元代表这一周每天的销售额较合适。 平均数有可能与已知数据中的某个数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