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63650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555256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卖炭,PPT,22张,课件,三首
  • cover
(课件网) 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诗,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yù能解”。白居易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大意。 品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情感。 深情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 壹 贰 叁 初读课文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读准字音 读出停连 卖炭翁 【唐 ·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jì)/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jiāng)/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jì)向牛头/充炭直。 疏通文意 理解诗歌,复述故事 整体感知 1.一句话概括这首叙事诗讲了什么一个什么故事? 指导:概括事件方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卖炭老翁辛苦烧炭、运炭维持生计却被宫使掠夺一空的悲惨故事。 2.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炭——— 炭———被 炭 烧 运 夺 品读人物 从字里行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位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遭遇。并说说你的理由。 《卖炭翁》“字字品味都是苦” 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可以看出: 年岁已老,伐薪烧炭环境恶劣、路途遥远、劳动艰辛。 (补充材料1:烧炭是一种很古老的制作木炭技术,先将砍来的木头对方在土炉中,然后将土炉封死,隔绝氧气,土炉下面用火烤烧,将土炉中的木材炭化后就形成木炭了,不过古代的土方法一炉的能烧制的木炭有限,文章的卖炭翁一车木炭千余斤,应该是烧了很多炉。) 补充2:长安城南的终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山林密布,人迹罕至,距离长安城45.5公里。) 品读人物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烧炭苦。外貌描写:年老体弱、劳动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一问一答:生活贫苦)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生活艰难)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运炭苦。动作描写: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炭被抢更苦。无可奈何、苦不堪言、悲愤辛酸。) 品读人物 文中除了卖炭翁还刻画了两个人物,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对他们的描写,分析其形象。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得意忘形、趾高气扬、横冲直撞。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狐假虎威。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惜不得”写出卖炭翁舍不得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反衬出宫使的霸道凶残。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对比,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品读人物 卖炭翁烧炭艰难困苦 宫使巧取豪夺骄横霸道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车炭,千余斤 半匹红纱一丈绫 对比 劳者不获 获者不劳 这一切是因何造成的 卖炭翁和官吏的形象 碳的价值与所得 卖炭翁的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