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80782

1《社戏》读写结合—体现人物心情方法运用的课例研修

日期:2024-06-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292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社戏,读写,结合,体现,人物,心情
  • cover
《社戏》读写结合 ———体现人物心情方法运用的课例研修报告 一、研修背景 课例研修是2015年于洪区开展“研训一体”活动时所学习的上海青浦区的教学经验。区校派教师去上海学习,并把学习的成果在区内做汇报展示,旨在通过学习,教师能在理解掌握课例研修的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把这样优秀的教学经验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优化课堂设计,以提升教学质量,以点带面,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通过听成果汇报,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认知,又去上海青浦听取了相关的报告并深入学校去参与听评课活动,这使我对课例研修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今年有幸加入段老师的语文工作室,真正付诸实践,开始进行读写结合的课例研修。《社戏》是我的第一次尝试。 二、教学设计的形成 在2月9日,段老师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的研修报告和上海青浦区关景双所著《静听教师成长的脚步声》一书,我通过学习,更好地了解了课例研修,为读写结合课堂模式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范例。第一次尝试用读写结合模式上课,我开始研读教材,解读文本,了解八下语文六个单元内容,提炼能够借鉴的写作方法,先考虑的是一、五单元,第五单元游记,我们所教的学生分析上没有什么难度,但因很少出游所以在写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聚焦在某一处景物描写上,初一时我们已练过,第一单元设计中体现我心情变化的方法,除了直接写心情外也有景物描写,于是我选择《社戏》一文教学,通过揣摩文中语句,体会我的心情,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并提炼出方法,运用此方法来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平时看学生的作文,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很少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而本课的教学,弥补了此方面的不足。 想要在45分钟课堂上完成品读、提炼到写作,我需先带领学生熟读并了解这篇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本节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有几点纠结之处。 一是如何导入?文中最能体现心情变化的情节就是看戏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课堂教学也就可以由此来入手进行,波折和转机是要学生来找还是教师直接说。 二是分析能体现作者心情语句的时候是学生自己找还是老师给出语句,学生通过分析提炼出写法。 三是练笔写什么?这也是让我思虑最多的一个点。 我先决定由视频介绍社戏导入,学生阅读六到十段概括三次波折,三次转机展开教学,语句由学生自己找,练笔时写某一片段如一次核酸检测、运动会等。第一稿教学设计完成,实践之后发现,写作时间不够,课堂上只读了佳音这一名学生的小文,学生在课堂上没能很好地交流所写片段,也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写完,练笔要求让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会把所学运用于写作中。我开始修改并完成第二稿,将重点放在方法的细化上,上课时由学生自己找语句改为我给出语句学生直接品析,分析景物描写时,细化到从哪些方面写,如颜色、气味和声响,用了哪些技巧来写如运用感官、修辞等,这样学生在练笔时,如果用景物描写就有了一定的依托和参照。再次实践后发现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我所教学生的学情来说重在写,在学生写作时,我给予构思和方法上的指导以完成教学目标,重在如何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写,写什么,怎样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所写内容运用哪种方法来写的,引导学生构思,按照写作提纲进行练笔,练笔内容也多了一个选择:写童年趣事,着重写心情。由此,课堂导入部分也改成了交流分享童年趣事,第三稿教学设计完成。 教学设计 《社戏》读写结合之 ———体现人物心情方法的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体现作者在看戏前后心情变化的方法。 2.读写结合,运用提炼的写法练笔,写出自己在某种情境下的心情。 3.品析揣摩语句,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学会在品读中揣摩分析人物心情,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